济南市槐荫区杨柳春风学校 济南绿城育华杨柳春风学校 2024年年度规划
字号:
大 中 小



一、指导思想
(一)办学理念
学校秉承“仁爱、求真”校训精神,秉持“天赋自由、百花竞芳”育人理念,弘扬“高雅、坚韧、创新、和谐”的学校精神。
(二)发展思路
以“规范建设”统领各项工作,突出“智慧校园”重点项目,实现学校办学智能化提升。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实现学校总务、后勤、安全、食堂等各项保障性工作规范建设,“智慧校园”建设形成清晰思路,初步建有特色品牌。
行政宣传、文化建设:秉持精致、完美的核心准则,及时、高质量完成各项行政宣传工作;挖掘学校文化内涵,夯实学校文化根基,丰厚学校文化底蕴。
(二)育人目标
学校以杨柳春风学校学子五大核心素养——“身心健康、明德尚美、自主善学、全球视野、实践创新”为培养方向,致力于达成“让学生成为一名具有理性精神、健全人格、深厚文化素养和强烈责任意识的公民”的育人目标。
(三)特色目标
建设“1+N+3”智慧校园,创建济南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起依托集团搭建、学校整合的“智慧大脑”智能平台,链接学校硬件、软件各项基础设施环境,赋能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管理三项工程的智慧校园模型,创建济南市智慧校园示范校。
(四)具体目标
课程建设
坚持“天赋自由·百花竞芳”的育人理念,围绕“使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柳韵课程建设目标,深挖校内外课程资源,丰富“X+1”课程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市级课题《双减背景下聚焦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研究,并完成结题任务,争取研究成果获市区级奖项。进一步建设并实施春风悦读、数学文化、项目化学习等校本类课程,丰富学校课程体系,提升课程内涵。
德育工作
通过培育校风、培养队伍、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拓宽领域等方法来构建“和谐校园,温馨教室、精彩教育”德育大环境;100%中队行规合格,鼓励60%中队形成特色;鼓励参与各级各类班主任评比,依托区名班主任工作室,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举办“班主任沙龙”或“德育论坛”,提升班主任管理育人能力;探索素养教育的德育品牌,开展德育课程研究,整合学校、家长和社会资源,形成德育管理顺畅、德育队伍精良、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德育工作体制。创建区优秀大队、德育特色校和家长学校。
教学工作
以槐荫区打造“慧学课堂”建设为契机,遵循Ubd设计理念,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聚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难点问题,强课提质,系统推进教学内容、学教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深度教研,努力构建多样的“春风课堂”学教新样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智慧”成长。让教师的教更加简明智慧,让校本教研走向主题化、系统化、结构化,一体化,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体卫艺劳
深化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开设丰富多彩的巴学园活动课(即校本课程),并积极开展适合小学生成长、富有时代气息的活动,结合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活动,保证活动参与面、参与效果,对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进行分析、提炼、整合,使其成为精品,使学校成为培养学生特长的示范基地,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涌现出一批批有特长的学生。
重视对教师特长的培养。围绕学校综合学科(体育、音乐、美术),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利用槐荫区教研室、名师及教育机构课程专家的力量,增强教师的课程理论修养,为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提高自身课程开发能力奠定基础。
开发拓展课程,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对拓展课程开发进行需求分析。针对我校学生实际,分析学校现状,逐步形成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校本课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
教师发展
依托亲亲学校的专家团队,持续开展学教方式、教育科研、评价系统、技术赋能等方面的输入式培训活动,促进教师对前沿教育理念的认知,帮助教师理解与应用各类学教方式,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于向阳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深挖优质师资培训力量,组建培训师资团队,定期通过讲座、论坛、沙龙等形式开展培训活动,以点带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师徒结对活动,组建1+N+2N为主要形式的链式教师成长梯队,充分发挥学校名优教师的帮、传、带作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素养提升,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发展需要。
家校社共育
加强家校合作,拓宽教育领域。充分发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通过强化家长委员会的职能,提高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度和决策权,进一步促进家长之间的教育交流,让家长资源主动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新资源,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教科研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学校科研工作的有效性,实现学校科研工作管理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强科研组织建设,成立学校科研骨干核心小组,加大科研骨干的培养力度,成立1+N科研联盟,充分发挥科研骨干的引领示范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能力;加强学校重点课题的研究和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各类研究活动,及时撰写相关的阶段性科研成果,确保课题的顺利实施和结题,力争各类科研成果获得市区级奖项,提升学校科研品牌和影响力。
学校安全
安全管理责任制全面落实,安全管理流程适用,安全档案全面规范,安全责任事故零发生,校园安全达五星级(或获得市级以上校园安全工作荣誉表彰)。
行政宣传
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和创新、丰富校园文化,构建完善和丰富“天赋自由、百花竞芳”理念文化、“仁爱、求真”的校训文化、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建设全环境立德树人体系,引领学校内涵品质发展。建设师生广泛认同的校园文化,引导师生共同积极向上发展,最终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总务食堂等
流程化总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总务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服务保障水平提升,总务工作师生满意率达95%以上,很满意率达60%以上;食堂达三星资质,食品安全零事故,师生满意度达90%以上,很满意率达60%以上;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实现在区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传染病对教育教学零影响;物业管理、资产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基本解决基建项目交接过程中存在历史遗留问题;财务、采购工作规范,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资金使用发挥最大效益;每年度集团考核和教体局考核中,无因工作失误丢分现象。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