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济南市槐荫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3-2030年)》
字号:
大 中 小



汝少国,男,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研究》编委、《生态毒理学报》编委,山东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生态规划相关方向的研究工作,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项,已发表200余篇论文,其中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顶级刊物论文70余篇,发明专利10余项。
近日我们请到中国海洋大学汝少国教授就《济南市槐荫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3-2030年)》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专家表示,槐荫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区生态制度不断健全,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生态空间持续优化,生态经济迅速发展,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生态文化不断丰富,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问:请问对槐荫区生态安全领域取得的成绩如何评价?
答:槐荫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22年,环境空气六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均明显改善,其中,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空气优良比率达到72%,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2022年,国控断面小清河睦里庄断面水质全年稳定在Ⅱ类,时隔60多年济南“土著鱼”中华鳑鲏大量涌现小清河,实现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建立了土壤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污染及疑似污染地块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全区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修订了《济南市槐荫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林草绿化工作各项任务,全区林草覆盖率达到21.56%。持续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力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到100%。严防死守、科学防控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不明显。
问: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山水田林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生态美成为槐荫的靓丽名片。二是坚持创新引领、特色发展。立足辖区生态资源和产业资源优势,扎实构建具有槐荫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加快产业链上下延伸和产业生态塑造,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品质提升。坚持城乡统筹、品质提升、功能拓展和环境优化并举,加快城区更新改造,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提升区域生态宜居品质,凝心聚力实现居民“安居梦”。四是坚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弘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价值,培育并弘扬槐荫特色生态文化并加大力度宣传推介。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全民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问:规划的目标是什么?
答:规划的近期目标是:到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稳步提升。突出生态、文化优势和现代化产业特色,不断完善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体系,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基本完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生态空间格局全面优化提质,生态经济发展体系全面构建,低碳生活引领宜居社区新风尚,生态文化产业成为槐荫新名片,建设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典范、生态文化高地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规划的远期目标是:到2030年,全区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和低碳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空间格局更加优化,城乡环境美丽宜居,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更加彰显,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并有效运行,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区的目标将基本实现。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