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槐荫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解读
字号:
大 中 小



一、政策背景
根据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济南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济政办字〔2025〕16号)要求,槐荫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在区政府统一部署下,通过调查研究、预案编制、意见征集、专家论证等程序,于2025年6月20日经区政府审批,正式印发《槐荫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现对该预案进行解读说明:
二、出台目的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重要指示精神,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在防汛抗旱应急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建立健全防汛抗旱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做好全区洪涝干旱灾害的预防和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制定本预案。
三、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山东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济南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济南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槐荫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编制本预案。
四、《预案》总体框架和内容
《预案》的主要框架分为:总则、组织体系与职责、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响应、信息报告与发布、后期处置、保障措施、监督管理等10个部分。重点修订内容如下:
1.总则:详细描述槐荫区基本情况及防汛抗旱形势。
2.组织体系与职责:明确了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及各成员单位职责,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共设置了13个专项工作组,各组按照工作分工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形成防汛抗旱工作合力。
3.应急准备: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做好各项应急准备。
4.监测预警:做好气象、水文、工情、旱情信息监测,根据防汛形势变化,区防办根据实际情况按规定程序发布区级汛情旱情预警。
5.应急响应:防汛抗旱应急响应机制采用四级响应体系,根据汛情、旱情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响应级别根据黄河洪水流量、城区积水深度、干旱指数等具体指标动态调整,并配套实施专家会商、抢险救援、交通管制等应急处置措施。整个响应过程实行闭环管理,由各街道及各成员单位协同处置,确保科学高效应对险情灾情。
6.信息报告与发布:槐荫区防汛抗旱信息管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机制:信息报告方面,全面报送雨情、水情、工情、险情和灾情等信息,其中较大险情需在15分钟内电话报告、30分钟内书面报告,重大险情10分钟内速报,重点防洪工程险情立即报送,由区防办汇总后按规定程序上报;信息发布方面,实行分类审核发布制度,防汛信息由区防指审核发布,灾情信息由应急部门审核发布,通过全媒体渠道确保信息全覆盖,并对特殊群体采取专项通知措施,同时建立发布后核查机制确保信息准确。
7.后期处置:灾后处置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包括:组织灾情核定、污染物清理、补偿评估及重建规划等工作,并由区防指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灾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报市防指备案。
8.保障措施:做好后勤、应急队伍、通信与信息、交通运输、物资、人员转移等各项保障工作。
9.监督管理:做好宣传教育、培训、演练、责任和奖惩等工作。
10、附则:《预案》在附则中明确了编制和解释的相关内容。
五、解读机构及联系方式
解读机构:槐荫区水务局
解读联系人:马玉洁
联系电话:0531-87585520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