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槐荫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解读
11370104597024629Y-A/2025-6663330
区政府办公室
2025-06-23

关于《槐荫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解读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一、政策背景

本预案的出台,是基于槐荫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和日益严峻的防汛抗旱形势。从地理上看,我区地势西低东高、北低南高,是济南市区雨水汇流的下游区域,北邻河床高于地面的“地上悬河”——黄河,境内小清河又是市区主要泄洪通道,多条河流交汇,防汛压力天然就大。从气候上看,我区降雨集中在夏季,易发短时强降雨,历史上曾多次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如“2007.7.18”特大暴雨就曾造成重大损失。同时,春、秋季又时常面临干旱威胁。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原有的防洪排涝体系面临新的挑战,部分区域排水能力有限,使得制定一部更具针对性、操作性、科学性的应急预案,成为保障全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决策依据

本预案的编制严格遵循了国家、省、市三个层级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确保了决策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主要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国家大法,并紧密衔接了《山东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济南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上级专项预案。同时,预案的制定也立足于《槐荫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结合了我区水文、地理及历史灾害的实际情况,确保了预案内容既符合上级宏观要求,又贴合槐荫区本地实际。

三、出台目的

本预案的核心目标是构建一个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防汛抗旱应急工作体系,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它并非一份简单的灾害应对手册,而是旨在通过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规范从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到后期处置的全链条工作流程,实现水旱灾害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预案致力于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原则落到实处,通过事前周密的准备、事中果断的处置和事后有序的恢复,全面提升我区抵御水旱灾害的综合能力,确保在面对极端天气事件时,能够有效减轻灾害损失,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

四、重要举措

本预案构建了一个从顶层设计到一线执行,从事前预防到事中应对的全链条、闭环式工作体系。其核心内容不仅是响应指令,更是贯穿于灾害发生前、中、后各个阶段的一整套系统化安排。

在指挥调度上,预案进行了精细化的“战时编组”。除了创新性地设立由分管水务和应急的副区长共同担任的“双指挥长”制度,实现了“防”与“救”的责任衔接外,更关键的是预案明确了在应急响应启动后,可迅速组建包含13个专项工作组的“现场应急指挥部”。这相当于预先设定了一支“模块化”的应急大军,涵盖了综合协调、抢险救援、治安维稳、物资保障、新闻宣传等所有关键环节。每个小组都明确了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确保一旦险情发生,各部门能立即“对号入座”,按照既定职责高效协同作战,避免了临时分工的混乱,将高层决策迅速转化为一线执行力。

预案突出了“防患于未然”的全方位应急准备。它强调防汛抗旱工作是一项常态化的系统工程,而非临阵磨枪。预案要求在汛期到来前,必须完成水毁工程的修复、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从硬件上消除安全隐患。在软件上,则着力构建了一个纵横交织的预案网络,要求做到“一流域一案、一街道一案、一村(社区)一案、一行业一案”,使应对策略能够下沉到最基层、覆盖到各领域。同时,在物资队伍和人员转移方面,预案要求提前进行储备布局和路径规划,特别是针对危险区域人员,要建立台账、明确安置点,并组织演练,确保“警报一响,人能安全撤离”,将防御关口大幅前移。

预案构建了一个灵敏高效的立体化监测预警体系,这是所有应急行动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该体系整合了气象、水文、工情、险情等多源信息,要求相关部门实时监测并共享数据。更重要的是,预案规范了“信息—研判—预警—行动”的联动流程。当监测到可能致灾的信息后,区防办将立即组织专家会商研判,根据风险程度发布蓝、黄、橙、红四色预警。每一种颜色的预警都直接对应着一系列明确的、逐级加强的防御行动,从提醒公众减少外出,到建议停课停业,再到果断组织群众转移,使得应急响应不再是模糊的号召,而是基于科学预判的精准行动,为抢占防灾救灾先机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本级政策措施与上级的异同、特点

相同之处:本预案在总体框架和核心原则上与国家、省、市级政策保持了高度一致。例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原则,采用“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以及设立“四级应急响应”的标准化体系,这些都体现了对上级政策精神的坚决贯彻和落实。

不同及特点:本预案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高度的“本地化”和“精细化”。

一是针对性强。预案充分考虑了槐荫区“上承市区之水、下临黄河之险”的特殊区位,明确将“地上悬河”黄河、市区唯一泄洪口小清河、易发生“顶托”倒灌等具体风险作为防御重点,制定的措施更具实战性。二是责任划分更清晰。附件中对区人武部、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局等数十个成员单位的职责进行了“清单式”的详细规定,细化到具体工作任务,如区教育局负责协调师生转移,区交警大队负责交通管制,避免了战时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问题。三是指挥结构优化。“双指挥长”和“防救分离、协同作战”的指挥模式是槐荫区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的管理创新,旨在提升专业性和协同效率,这在同级预案中较为突出。四是预案体系更完备。明确要求做到“一流域一案、一街道一案、一村(社区)一案、一行业一案”,并具体列出了黄河防洪、洪涝救援、电力保障等专项子预案的编制单位,形成了覆盖全面的预案矩阵。

六、关键词解释

地上悬河:这是对黄河下游部分河段的形象描述。由于黄河携带大量泥沙,长期沉积使得河床不断抬高,导致河面甚至河底都高于两岸的地面,就像一条悬在空中的河流。这意味一旦堤防决口,洪水将居高临下,造成严重灾害。

顶托效应:主要指在小清河等干流河道水位很高时,其支流(如城区内的排水河道)的水流不进去,反而被高水位“顶”回来的现象。这会导致城区内部的雨水排泄不畅,加剧内涝。

四级应急响应(由低到高):这是一套根据汛情旱情严重程度启动的应对机制。可以通俗地理解为:

四级(一般):“关注级”,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值班,做好准备。

三级(较重):“戒备级”,重点部门人员到位,加强巡查,准备应对。

二级(严重):“行动级”,指挥人员靠前指挥,抢险队伍集结,视情建议采取停工、停业等措施。

一级(特别严重):“战时级”,最高级别响应,全区动员,全力以赴抢险救灾,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七、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

解读机构:槐荫区水务局

解读联系人:何兵

联系电话:0531-87585520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区政府办公室

3196

信息发布总数

0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