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济南市营市东街小学课程建设规划
济南市营市东街小学
2023-07-10

济南市营市东街小学课程建设规划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济南市营市东街小学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核心载体,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办学特色的彰显、学生个性发展的呈现、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等等,都需要通过课程来达成。学校只有从课程理念的确立、课程目标的把握、课程体系的构建、重点学科的建设、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全新理解并实践,才能真正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为进一步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特制订一下课程建设与实施规划。

一、课程背景与分析

1.国家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其中明确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加强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学校课程,分类制定课程标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等路径,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我国自新课改以来,依托新的课程标准出现了若干不同版本的可选择的教材体系,教材的可选择性给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带来丰富的课程资源,许多学校尝试多元化的学科整合,学科渗透或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我国于2016年9月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标志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和核心化,核心素养的六大领域和十八个要点,为小学深化课程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2.学校教育哲学

我校具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围绕培养“有梦想、有活力、有担当”的营东学子这一育人目标,初步形成了基于“厚生教育”思想的“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的办学理念。在学校课程逐步丰富,与育人目标联系日趋紧密的基础上,建构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导向,以跨学科整合为基本路径,以实践创新为课程特征的学校课程体系成为必然需求。学校课程规划主要解决学校现有课程体系整体性、探究性、实践性不足的问题;课程资源单一,学科间不能够实现资源共通的问题;教师课程建构意识与跨学科整合意识薄弱的问题。基于以往优质的学科教学基础,学校逐步确立了以学科融合,主题模块化教学为切入点,以突破分科教学的时空局限和知识目标的单一性为主要任务的主题模块课程群的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树立小学课程体系建构的实践方略,丰富立德树人的落实载体,激发办学活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3.学生需求

学生需求是课程开发的第一要素,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课程,它专门为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而设计,并依据公民接受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约占总课程的80%左右。其核心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达到共同的素质。校本课程开发是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可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活动。其核心价值在于满足本校所有学生的个性化、兴趣需求。为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学校对全校2000余名学生进行了课程需求的调查和评估,问卷从学生对已有课程的体验,希望开设课程的了解,对个人综合能力发展的期望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评估。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倡导“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作为学校,势必要结合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和要点,力求进行校本化解读和实验,将现有课程改革提升到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高度。

调查分析显示:94.7%的学生十分喜欢选修拓展的方式,学生对京剧,烙画,扎染,管乐,天文等依然兴趣浓厚,不仅仅限于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对于语文,数学,英语,传统文化等学科的拓展有着一定的需求,语文倾向于对济南名士,百家姓等传统文化的融合,英语倾向于绘本阅读,多样化表达,数学则对数学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50.3%的学生对综合性的探究十分好奇,电影,创客,摄影都是学生希望涉及的领域。与此同时,85.2%的学生希望能够有机会多参加几门课程,能够有更灵活的时间选择。

每一个梦想都值得浇灌,学校课程的开发应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我们教师可以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潜力,洞察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成为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担当者。

4.社区的发展需要

学校附近社区以济南市槐荫区营市街社区为主,原学校生源,2015年之前学生生源50%为本学区内学生,50%为择校生,择校生相对优质。2015年济南市零择校后,学生均为本辖区子弟。本辖区处于西部中心,由于社区老化,居民年龄偏大,辖区内子女越来越少。加上旧城区改造,每年招生300多名学生中,三分之二的学生属于本辖区子弟,三分之一来自外来务工人员,通过购置本辖区内住房而入学。目前整体生源质量有所降低。作为城乡结合地区的社区,家长对学校有着更高的期待,而学生成长需要多样化的课程滋养。

5.课程资源条件

1)师资能力:学校现有在职在编教师107人。拥有3名硕士学历教师,涵盖数学,信息技术,书法等学科,现有山东省齐鲁名师,济南市学科带头人,济南市名校长,名师,“双领军”名师,槐荫区名师,名班主任,“双优”教师,学术领军人物32人。荣获济南市优秀班主任,济南市优秀教师,槐荫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区级以上荣誉数百人次。槐荫区五大校际联盟,我校承担了A组联盟行政组长和全部学科的学科组长,引领组织12所联盟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2)其他资源:多年来,学校注重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注重开发校内、校外课程资源,如山东省、济南市京剧院的长期支持,学校附近的体育馆、游泳馆,市儿童医院、市立五院、西街工坊等,力求发挥教育合力,实现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利用校内外的大量资源,推动课程的开展。同时,在倡导“教育回归生活”的今天,借助家长课堂,梦想大课堂邀请从事不同行业、拥有不同特长的家长走进学校、进入课堂,带领学生领略学校外的“大千世界”,为学校丰富课程的开展提供资源。

二、课程规划指导思想

1.基于政策:课程设置要基于国家的有关政策,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彰显特色:课程设置坚持以校为本。根据营东小学的学生和教师实际,提高国家课程的执行力,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要以“国际视野、科学思维、战略眼光”来规划建设课程,发挥学校的优势,彰显学校幸福素养教育特色。

3.综合设计: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着力规范、强化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信息技术教育。

4.突出选择:加强课程的选择性。让每个学生都取得成功就要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的特殊的需要。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目标,鼓励教师发挥创造性,开发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让课程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三、学校办学理念体系和课程建设目标

  (一)学校办学理念体系

    学校以厚生教育思想为基石,以“让每个生命都精彩”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培养“有梦想、有活力、有担当”的育人目标为带动,创建“内生·共生·创生”的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厚生教育”,以达到“激活学校的办学活力,提升学校自主办学的能力和水平”的总目标。

核心价值——厚生教育

厚生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力和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教育。

学校的办学理念表达——“让每个生命都精彩”

具体解读为“尊重生命律动,填涂生命底色,发掘生命潜能,激发生命活力,绽放生命精彩”。理念里的关键词三个为“每个”“生命”“精彩”。

“每个”——学校既要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也要为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成长提供平台,为每一位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指导让每一个生命演奏出适合于自己成长的和谐旋律。

“生命”——把每位学生与教师看作有情感、有人格、有尊严的个体,看成一个个鲜活的的生命。

“精彩”——有节奏、有律动的生命才能称之为精彩。学校充分创设多维度、多层面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和教师的美好的未来提供支撑和帮助。让每个营东学子和营东教师成就精彩人生。

学校的育人目标

“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学校努力培养“有梦想、有活力、有担当”的营东学子。

“有梦想”就是要有对未来的期许,对自己的发展有信心。

“有活力”不仅指培养健康的身心,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和探究力。

“有担当”是对学生提出的要具备的更高的品质和能力,要具有担当意识,还要具有担当的能力。

厚生教育三原则

激活内生、经营共生、促进创生是学校厚生教育的三个原则。这是学校结合对吴贻芳厚生思想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厚生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的表述,做出的带有营东特色的内化解读。

激活内生——自我认识,自我激活,发掘自身价值所在,从意识到具体行为形成积极向上的生命活力。

经营共生——注重团结协作,合作共生,实现师生、生生、家校的共同发展。

促进创生——利用现代教育理论、生命发展理论、现代信息科技平台,提供创新的平台,使学生敢于创造,勇于创新,让学生实现更多原有的“不可能”。

(二)课程建设总目标

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生源特点、课程优势、资源基础等方面,围绕“三有”育人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突出本校课程特色,初步确定我校学校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构建基于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的厚生课程文化,激活学生终身学习的内生动力,实现从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向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目标的跨越。

在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突出的基础上,我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激活内生动力,践行责任意识,共享创生乐趣”为育人方略,以“激活内生、经营共生、促进创生”为实施原则,以 “内生·共生·创生”的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厚生教育”的建构为路径,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家长的协同协作,激活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向市内领先办学水平的跨越,向高质量发展的办学目标迈进。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济南市营市东街小学

133

信息发布总数

154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