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峨嵋山”复名“靡笄山”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峨嵋山位于槐荫区兴福街道,古称“靡笄山”。清道光年间,因道教信众重修碧霞宫,遂改名为峨嵋山。峨嵋山自然景观独特,文化积淀丰富,建筑体现了清代宗教建筑的规制与风格,是研究济南地区宗教建筑规制、建筑风格等方面发展变化的重要资料。2013年,峨嵋山古建筑群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2019年启动的修缮工程复原了三大士殿、钟楼等核心建筑,二期工程对上院遗址进行基址保护,延续了清代高山寺观建筑群的历史脉络。
目前,峨嵋山所在的峨嵋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济南市人民政府批复,并由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示。根据公示的峨嵋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该区域覆盖东至京台高速、西至京沪铁路及城镇开发边界、南至槐荫区界、北至小清河范围,规划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面积达1231.26公顷,规划人口容量9.8万人。片区空间布局呈现“核心引领、双轴串联、绿廊环绕、四区融合”特征:以高端医疗服务设施集聚区为核心,打造医学大道生态景观轴与青岛路-经十西路文化健康轴,构建多条生态绿廊贯穿的有机网络,划分医疗硅谷区、生命科技创新产业区、健康智慧生活实践区及远期综合拓展区四大功能组团。
生态建设层面,片区强调“显山露水”理念,推进山体绿化与景观升级,同步开展腊山河综合整治,打造城市滨水生态廊道。作为济南国际医学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峨嵋片区正通过“医疗+科研+产业+生活”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塑造产城融合、智慧生态的西部新城标杆,助力济南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高地。
下一步,我局将立足单位职责,积极配合做好用地保障服务,为槐荫区打造医疗康养新高地、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自然资源保障。
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希望您继续关心支持我区自然资源工作!
济南市槐荫区自然资源局
2025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