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简体版 繁体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区级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内容详情

对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0040230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6-10

代表提案者

郭锐

会议届次

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

建议提案标题

《医养结合机构的医疗床位和养老床位按需转换》

建议提案编号

10040230

承办单位

区医疗保障局

办理方式

会办

答复时间

2025-05-12

办理类型

A

答复内容

郭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医养结合机构的医疗床位和养老床位按需转换》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槐荫区医疗保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同时大多数的老年人伴有慢性病、失能或半失能状态,老年人的医疗护理需求也日益显著。槐荫区作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始终围绕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这一目标,认真贯彻各级关于医养结合的部署要求,槐荫区医保局不断探索创新,扩大服务供给,促进医疗保障资源与养老服务有效衔接,推动医养结合深度融合发展,有效满足了辖区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一、坚持高位推动,促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国家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医养结合发展,陆续出台多项政策,2022年国家十一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24年,国家五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2024年6月,山东省医保局联合省发改委等12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长期护理保险扩面提质助力银发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护理服务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具备医养结合条件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内外企业开办的护理服务机构纳入定点;推动引导一、二级医疗机构将部分使用不充分的医疗床位转型为养老或护理床位,发挥放大现有服务资源优势等,进一步扩大定点护理机构范围,稳步提高护理服务资源供给。

二、强化融合发展,促长期护理保险提质扩面

作为医保部门,在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主要是推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中,坚持医护并重,推动长期护理保险有效衔接基本医保。目前济南市的养老机构以及护理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可以及时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范围。同时,针对无医疗资质的养老机构以及日间照料中心和医疗机构形成联合体,提供申请长期护理保险定点。针对失能人员护理服务需求,普遍设计了医疗机构“专护”、护理机构“院护”和居家护理“家护”等服务形式。对专护人员,一般同步保障医疗需求和护理需求,保障范围涵盖用药、检查等医疗项目和护理服务项目;对院护和家护人员,主要保障医疗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项目,其用药、检查等医疗需求主要通过门诊统筹保障。

目前,槐荫区共27家长护定点服务机构,专护床位140张,院护床位504张。其中护理院和养老院11家,医院3家,护理站或照护公司5家,社区卫生机构8家。3家医院和8家社区同时为基本医保定点,11家护理院和养老院中开通门诊统筹结算9家,开通门诊慢特病结算8家。基本实现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方便养老机构老年人就近医疗。

同时,养老机构可与就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二、三级综合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日常巡诊、健康宣教、应急救治等服务,二、三级综合医疗机构与医养结合机构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开通就医绿色通道。

三、下一步措施

我们将认真研究医养结合政策,充分考虑您所提的建议,继续加大政策支持,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向医养结合发展。一是积极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发展。鼓励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常态化申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切实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需求。二是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在为失能人员提供整合式保障的同时,与卫健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持续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建立问题发现信息共享机制,有效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探索推广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的转换机制。推动引导一、二级医疗机构将部分使用不充分的医疗床位转型为养老或护理床位,鼓励医院到签约养老机构开展定期巡诊服务,为签约养老机构入住失能、部分失能、失智老年人开展健康评估与健康服务。同时开通绿色转诊通道,建立医疗护理服务与养老服务转接服务,弱化“养老区”和“医疗区”界限,尽快达成平时提供的养老服务功能的床位,一旦需要医疗救治等,养老床位就会转变为医疗床位。

衷心感谢您对医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在以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济南市槐荫区医疗保障局

2025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