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槐荫区国家、省、市级创新平台达到158家,人才总量达18.84万人
11370104076190664C/2024-6600048
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2024-08-30

槐荫区国家、省、市级创新平台达到158家,人才总量达18.84万人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8月13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槐荫区“高水平建设‘齐鲁门户,医养之都’ 争当强省会建设排头兵”介绍有关情况。记者在会上获悉,槐荫区国家、省、市级创新平台达到158家,人才总量达18.84万人;加强中小企业梯次培育,今年以来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9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增至355家。

    槐荫区委书记孙常建介绍,槐荫区坚持抓平台强创新,发展活力充分涌动。推动高能级平台改革活力迸发,济南国际医学中心能级跃升,随着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山东创新中心、齐鲁中科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三大国家级平台先后落户,阿瑞尼塔心肺CT中国总部、中瑞国际特医食品产业园等项目陆续签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国际眼科与视光医学院、济南精准医学产业园一期等20余个重点项目建成运营;今年上半年又新开工重离子中心机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山东大学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5个重点项目,片区已累计开工项目60个,总投资约796亿元,在黄河之畔、京沪之间,一座孕育着新动能、新活力的“医养之都”正拔节生长;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破题起势,运营“京沪系”楼宇8座、特色产业园区20余个,建成全省首家“齐鲁之窗·省市区一体化宜商服务中心”,“一线一域”政务服务合作覆盖京沪沿线及黄河流域城市60个;智能制造产业区提档升级,先后签约落地中国赛迪黄河中心,搭建大数据服务平台、数字化示范园区,计划投资34.5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的济南先进材料智造港项目一期加快推进,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获省级以上开发区考核“一等”;槐荫城投集团改革方案获得批复,“产业竞争有力、资本运作精明、内在活力充沛、健康稳健运行”的产投平台样板加快打造。

    新动能加速汇聚,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共建“大学科技园”、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启用;全区国家、省、市级创新平台达到158家,人才总量达18.84万人;加强中小企业梯次培育,今年以来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9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增至355家;积极打造省(市)级学会集聚区,今年上半年举办医学类会议200余场,预计全年可突破600场次;全力以赴招大引强,创建“1+9”产业招商机制,建立了“五个一”招商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签约落地通用环球眼科医疗总部、上药山东医疗器械、合生汇商业综合体等重点项目49个,计划总投资282亿元。

    槐荫区坚持抓环境强品质,城市魅力不断提升。坚持城乡统筹、品质提升、功能拓展和环境优化并举,城区颜值不断刷新,“齐鲁门户,医养之都”气质持续彰显,一座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新槐荫跃然崛起。推动美丽槐荫更具魅力,将“城市美学”融入每个角落,投资3.09亿元实施腊山河综合治理工程,建成集风景、人文、生态于一体的腊山河休闲风景带,让城市漫游成为新时尚,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诗与远方”。今年新建成张庄机场文化公园等5处高品质游园,打造一院四馆“七彩花田”、经十路沿线、京沪会客厅等重要节点的小微景观,用沉甸甸的绿色账单换来群众满满的幸福感;推动生态文明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连续2年举办黄河生态半程马拉松比赛,赛事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攀升。推动品质槐荫更具温度,今年以来启动城市更新项目13个,总投资约176亿元,为8万户、25万居民改善了居住环境。谋划建设中央文化区,“一院四馆”成为省会文艺顶流打卡地,年客流量近600万人次,方特、印象济南、海那城等景区热度长期位列全市前十,上半年全区接待游客2150.52万人次,营业收入5.83亿元。华联、和谐、宜家、弘阳、奥特莱斯等持续火爆,壹合广场、银泰百货、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加速建设,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虹吸效应明显,持续举办“约惠槐荫•惠民车展”,“要买车、到槐荫”的品牌叫得更响,消费向西魅力不断增强。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3130

信息发布总数

5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