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江华委员:
您提出的《针对我区加快医疗器械产业布局的几点建议》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槐荫区医疗卫生产业建设工作的支持,收到您的提案后,我局领导非常重视,针对您提出的各项建议进行了认真地研究,现将您的提案答复如下:
近年来,槐荫区科技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济南市科技局的关心支持下,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标准落实区委、区政府“125510”发展思路,大力打造“342”现代化产业体系,勇挑重担、开拓进取,加快推进建设“齐鲁门户,医养之都”,特别重视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布局,并且取得显著成效。
一、医疗器械产业现状
一是医疗器械行业整体情况。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国产替代发展相对较弱,尤其在高值耗材领域,国产替代程度整体相对较低,是医疗器械领域国产替代“洼地”;从细分市场结构来看,2021年我国医疗设备行业占据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中游细分产品的市场规模的最大比重,达到5533亿元,占比近60%。医疗器械行业作为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和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重点部署医疗器械国产化在内的重点任务,《“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将医疗器械发展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地位,不断出台的利好政策,在政策层面给予行业大力扶持,鼓励国产医疗器械加快创新、做大做强。未来随着居民医疗保健支付能力的提升以及医疗行业技术发展带来的产业升级,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加,从4435亿元增长至1171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1.47%,预计202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20745亿元。
二是我区医疗器械发展情况。槐荫区始终坚持“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的发展理念,在促进医养健康产业特别是医疗器械方面高质量发展工作上持续发力。2023年9月16日,旨在聚焦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海凭医疗器械产业园正式开园。该产业园由医学中心携手国内专业运营商海凭集团共同打造。园区全部建成后,将引入医疗器械及相关配套企业300余家,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目前,已签约20个医疗器械产业项目。2024年5月14日,由中共槐荫区委、槐荫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医康养机构和医药器械企业党建联盟成立大会在绿地美利亚酒店召开,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及药械企业、医养结合机构负责人等20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为凝聚医养健康行业各方力量、实现“同心同向、同力同行”提供了有力抓手,这不仅是在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化背景下槐荫区党建工作走深走实的生动体现,也标志着槐荫区医养健康产业将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下步产业重点方向
2023年,槐荫区制定了《槐荫区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以满足群众医养健康需求为目标,以提高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为核心,围绕医疗服务、健康养老、生物医药、中医医药、医疗器械、健康管理、健康医疗大数据等重点领域,以市场需求为牵引,聚焦引进“智能诊断与精准医疗”“医学人工智能”等未来医学企业项目,努力把医养健康产业培育成为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柱产业,为“齐鲁门户,医养之都”建设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医疗器械产业围绕三个方向重点突破,构建覆盖设计、研发、临床、产业化、医疗健康服务一体化等全生命周期的高端医疗器械发展体系。到2030年,医疗器械研发制造产值达150亿元,创造利税45亿元。
一是高值医用耗材领域。加快发展脑起搏器、全降解血管支架、眼科人工晶体、新型人工肌腱、人工神经、仿生皮肤组织等高端植介入产品。
二是医疗设备领域。生命支持设备领域重点发展呼吸机、呼吸气体监护仪、心电记录仪、人工心脏、ECMO 系统等,推动产品向小型化、桌面化、移动化方向发展;保健康复装备领域加快发展运动治疗、康复辅具、康复评定器械、康复机器人等保健康复装备;智慧医疗设备领域重点研制智能影像、医疗级可穿戴移动设备、远程超声等智能化产品,加快建设5G 智慧医疗平台和医疗大数据中心;中医药装备领域重点建设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中医诊断治疗、中医质量保障装备与平台,研发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中医特色装备,推进健康管理、疾病防治、远程医疗等优势领域的应用。
三是体外诊断领域。加强面向重大疾病诊断的即时即地检验(POCT)装备的研制与应用,提升核酸检测、高通量基因测序仪、质谱分析仪等体外诊断设备和配套试剂发展水平。
槐荫区科技局
2024年7月23日
签发人:
联系人:王伟科 电话:0531-87589653
抄 送: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协学习提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