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9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字号:
大 中 小



关于2019年上半年槐荫区财政预算
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9年8月30日在区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上
区财政局局长 肖兵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会议报告上半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审议。
今年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财税部门坚持落实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1+541”工作思路,狠抓收入征管,积极落实减税降费等各项改革举措,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为全面完成全年预算收支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截至6月底,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79,837万元,完成人代会预期50.53%,超过时间进度0.53个百分点,超收2,94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3%,顺利完成双过半任务,税收比重为92.60%,列全市第一位,税收收入增幅为3.9%,列市内四区第一位,收入质量较高。1-6月份,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266,946万元,占人代会计划的69.78%,超过时间进度19.78个百分点,增幅为6.5%。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实现79,461万元。其中,城乡社区支出76,816万元,其他支出32万元,债务付息支出2,613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达到28,84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73.29%。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实现19,37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49.85%。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2019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81万元,减按规定调入的公共财政预算8万元,支出相应安排73万元,主要用于企业改革和对企业投入的相关支出。目前,区财政正与相关预算单位积极对接,确保按照计划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五)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
截至6月底,全区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90,802万元,较2018年年底减少26,800万元,系上半年偿还一般债券本金8,000万元,专项债券本金18,800万元,本年无新增政府性债务。
需要说明的是:2016年12月经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以政府购买棚改服务名义,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申请国家政策性贷款额度6.7亿元,用于西沙王庄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截至2019年6月底,通过金融监督实际到账1.55亿元,偿还0.26亿元,贷款余额1.29亿元。
去年以来,由于我区各重点项目较多,资金支出需求较大,汇总2019年度支出预算时,出现了较大的财力缺口,部分重点项目支出未纳入2019年度支出预算。为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我区拟积极向上级申请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支持部分重点项目建设。上半年,济南市财政局下达我区新增专项债券限额额度3亿元。在此限额额度下,我区拟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资金3亿元,用于兴济河(经十路-张庄路)生态综合治理工程。
上半年,在区人大的指导监督下,我区积极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严控新增政府性债务,积极化解政府隐性债务,进一步强化了我区的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总体来说,当前我区的政府性债务总体规模不大,政府性债务风险尚处于可控范围内。
二、财政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财税部门密切配合,全力冲刺过半任务
一是面对减税降费带来的减收压力,财税部门充分利用信息共享机制,坚持需求导向,细化服务举措,深入挖掘新的潜力增长点,确保完成收入任务。二是紧盯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全区上下以项目带发展,以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和绿色通道制度为保障,密切关注重点项目税收进度,将重点项目扶持和重点税源培育有机结合,为全区财政收入克服减收压力、实现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深挖非税收入潜力,积极调度,将非税收入全部及时入库,为我区完成财政收入任务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二)财政收入增长动能由一次性税源向长效税源转变
从产业布局来看,随着国际医学中心项目的顺利推进,我区的产业结构正渐趋由单一房地产业为主导向商务服务、医养健康、智能制造、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等多种业态综合发展的现代长效经济过渡,经济发展方式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变。从税收构成来看,上半年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占财政收入比重由2018年的53.49%下降为47.23%,税源结构中一次性税源逐渐向长效税源转变;从重点税源来看,九阳股份、华润医药、信达资产等优质企业税收增长强劲,上半年税收增幅分别达到51.99%、36.46%、141.04%;从新兴产业来看,上半年,金融业、文体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业增幅分别达到41.68%、118.74%、29.86%,我区税收收入增幅在市内四区中列第一位;从新兴企业来看,报业集团、方特、德迈、宜家等企业持续达效并对产业发展起到较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从增长后劲来看,上半年,我区紧紧围绕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央企和跨国公司北方总部基地、宽禁带半导体小镇等重点项目,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先后对接央企与跨国公司项目40余个。国药项目、瑞康医药区域总部、中稷华为济南互联网科技产业中心等20余个项目已签署合作协议,协议引进资金超过200亿元,为下一步的长效税源落地达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受多重因素影响,建筑业税收减收严重
上半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到了17%,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与税收增幅偏离幅度较大。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目前我区固定资产投资中政府类投资项目较多。政府类投资项目税收主要以建筑业增值税为主,形成的税收相对单一,较往年较大范围的房地产项目、商业地产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产生的税收大幅减少。二是部分重点项目由于投资开发模式不同,存在税收滞后现象。例如: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项目是由中建八局总承包并采取垫资建设的方式,上半年上述项目均未付款,因此未形成税收。三是受新征管政策影响,建筑业税收流失风险较大。按照最新的征管政策,市内区外注册的建筑企业不在我区缴纳建筑业增值税。这一政策对我区的税收征管带来了持续的压力和困难,今年上半年,建筑业税收不仅未能实现增长,还同比下降20.71%,短收近亿元。而且随着国际医学中心等项目陆续落地,我区建设任务总量大、投资额度多的特点将进一步显现,面临的税收流失风险将进一步加大。下一步,财税部门在积极对上反映,争取上级支持的基础上,积极协作,持续采取有效措施,将建筑业增值税流失风险降到最低。
(四)多渠道筹集财力,民生支出保障有力
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民生政策落实和社会重点事业发展,1-6月份,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26.69亿元,比上年增长6.5%,支出增幅在全市十三个县区中列第三位。其中,用于民生和社会重点事业支出19.5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21%。具体来看,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达到6.98亿元,教育支出达到4.34亿元,卫生健康支出达到2.29亿元,均实现了民生支出的有力保障。
三、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全年收支任务
下半年,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深入推进,区财政将积极适应新形势,进一步与税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不断完善综合治税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为全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一)咬定目标不放松,确保完成收入任务
一是继续紧抓建筑业税收征管。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抓好总分包公司的注册纳税工作,紧抓政府类投资主体,密切加强与在我区施工的建筑企业的沟通联系,对于新建项目和续建项目分别采用切实可行的办法,力争建筑业增值税在我区应缴尽缴,将建筑业增值税流失的风险降到最低。二是咬定重点项目进展和重点税源经营变化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纳税服务和引导,确保重点税源继续发挥骨干作用。三是强化税收征管,应收尽收。协调税务部门对房屋出租及各类市场批零业务进行纳税辅导,对各类零散业户强化政策宣传和服务,查缺补漏,依法征管。四是进一步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对收费项目较大的单位做好分析调研,探索制定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弥补税收缺口,确保顺利完成收入任务。
(二)紧盯发展抓落实,全力支持财源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双招双引”会议精神,在增强招商引智紧迫感的同时,全力找准定位和优势,围绕发展“五大主导产业”的中心工作思路,以店小二的姿态去拼服务、拼区位,抢项目、抢人才,全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是继续强化平台载体功能。充分利用国际医学中心项目、央企和跨国公司北方总部基地、宽禁带半导体小镇等招商引资平台,以商招商,以智引商,充分利用集聚优势,全链条招商;二是继续强化产业带动效应。今年全市最大的会展中心已经在我区投入运营,会展业将会给我区带来强大的互动共赢效应,更能使我区获得较大的优质资源。下一步,不仅要利用会展业的“聚金”效应,更要充分利用会展经济提高全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提高区位竞争力;三是继续强化区位承接功能。依托我区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发挥特色招商优势,瞄准国内百强企业,主动承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合作项目,引导优势企业与央企、省企、外企实现对点招商,提升招商引智效率。
(三)着力筹资拓渠道,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继续拓宽筹资渠道,全力支持和保障各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支出。一是充分认清我区经济形势和财力保障能力,全面争取上级财政扶持资金。研究吃透财政扶持政策,把准项目申报的关键细节和关键环节,最大限度的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缓解财政支出压力。二是综合运用PPP等新型筹资模式,拓宽筹资渠道,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已梳理PPP项目投资额6.5亿元,下一步将强化部门协作,全区上下联动,抓紧推动运用PPP等模式的各项相关程序。同时,规范引入股权投资等新型筹资模式,引进社会资本深度参与,全力支持各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三是继续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继续加大争取力度,科学测算财政可承受能力,合理利用政府性债券转贷资金等举债模式,在保证重点支出需求的基础上,降低政府融资成本。
(四)狠抓管理控风险,继续强化债务管理
继续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全力防控政府债务风险。根据各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多渠道筹集财力支持项目建设,科学测算政府性债务规模,积极化解政府隐性债务。督促重点项目实施单位将土地出让返还收入优先用于偿还到期政府债务,切实降低债务规模和风险,确保政策贯彻落实到位。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今年财政收支压力较大,改革发展任务艰巨。我们决心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充分认识新常态下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重大意义,积极作为,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全年预算收支任务。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