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沟通汇报机制。今年以来,参与汇报常委、常务专题工作研究会议2次,环保调度专题会议5次。二是完善考核通报机制。以《槐荫区街道环境空气质量考核办法》为抓手,对街道空气质量排名、管控各占50%进行赋分,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排名奖惩。三是完善监督帮扶机制。出台《济南市槐荫区生态环境保护红、黄、绿牌管理制度暂行办法》,实行动态检查监管。截至目前共对121家企业挂绿牌,6家企业挂黄牌,1家企业挂红牌。四是完善监督整改机制。对市区两级部门及工作组交办问题及时进行现场调查核准、查清原因,并向属地街道、职能部门转办,督促落实整改。五是完善复核监督机制。成立大气环境指挥调度中心,及时对上级推送的各类预警信息接收处置反馈复查复核,形成工作闭环。六是完善集体研判机制。对大气环境形势定期分析研判,最大限度“掐尖削峰”。七是完善资金使用机制。对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做好日常检查、调度和验收考核。八是完善考核监管机制。严控准入门槛,对第三方服务项目严格监督考核,切实保障监管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