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重要建筑

发布日期:2023-08-03 09:51 浏览次数:

  刘庄村三教堂   位于经十路西段,省皮肤病研究所向北100米处。教堂建于1923年,重修于1945年,1947年立碑。由近现代书法家王讷撰写碑文,“三教堂”三个字是由清朝太史张英麟题写。三教堂内供佛、道、儒三教像。以琉璃瓦覆顶。现存门廊、正殿、后殿、偏殿(西主体残破。2003年1218日被槐荫区登记保护。


  三教堂钟楼   位于吴家堡镇三教堂村旧村址西北的水塘之。为石质建坐东面西约2.5米,整个形制为四柱歇山顶亭形,保存。平面为正方,基址被水塘淹,台基上立有四根四边形立柱,四柱顶部有石制横枋钟楼顶以若干块青石刻、垒砌而,单檐歇山顶正脊两端各置一龙吻四面屋檐刻有瓦垅, 檐口刻有瓦、滴。该钟楼是槐荫区保存较好的一处近代石制小品建,历经百余年风雨沧,至今仍保存于原,是研究当地民俗宗教与地方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基督教自立会礼拜堂   位于经四425号。1924—1926年由李洪根设计,长老王宣忱主持建造。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建有礼拜堂1座及楼房,平房300余间,附设进德小学1所。礼拜堂主体建筑面积1763.4平方米,占地面积770平方米。砖石结构地上两层,地下一层,高度24米。可容纳1400余人,为济南市基督教堂之冠。1980年整修开放,恢复活动。2003年12月18日被槐荫区登记保护。

  济南饭店东南楼   位于经三240号,现济南饭店院内东南角。主入口向南凸出,呈方形;三层,水磨石墙基,清水砖墙体,红瓦覆面,顶有老虎窗。2003 年 12 月被槐荫区登记保护。


  济南日本总领事馆旧址     位于经三路240号。1915年7,日本正式建造领事馆建由东京帝国工科大(现东京大学工学部)助教授内田祥三设计,1918年2月建成,1919升格为总领事馆管辖范围为青岛芝罘(烟台) 以外的山东省全。原总领事馆建筑由总领事馆、办公、办事人员宿、厩舍和庭园组,外观造型充分体现为日本仿西洋古典形,受日耳曼式建筑的影响。1928年,领事馆建筑物大部分被,仅有庭园中的金鱼池建筑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再次占领济南,1938年重建,并突击设计施工,于1939年8月在原址落成。大门北开,面向经三路,东北为总领事办公室与官邸所在。正对北大门为办公楼,与领事官邸围合为一庭园。办公楼为一字形平面,内廊式,东西两侧楼梯。院内回廊数列平房和小洋房,为办事人员宿舍。

  山东丰大银行旧址    位于济纬六路27始建1919年,坐西面,占地面积600平方,前后两座建,沿街主体建筑为营、办公,砖石木结构大瓦,东西12.6米,南北阔 23.3 米,建筑面积454平方米,主体两层,局部三层 抬高的阁楼层。平面呈“ 凹” 字形,在凹进去的中间部分又突出一个单层的门廊。门廊两侧的一层是连续的半圆券柱廊,白色的圆柱。二层为扁平拱形窗口,窗上以有较复杂的线脚的檐口女儿墙作为东立面顶部的结束。屋顶为有弧线形老虎窗的红瓦坡屋面。南、北、西几个墙面的设计手法与东立面的手法相似,但略有所简化。该建筑装饰的重点是东入口, 高大的石基座上立着两根尺度超常的圆形白色石柱,柱子短而精,柱头、柱基的线脚丰富而饱满,充满了张力 ;两根柱子上顶着一个弧线形的山花 ;最上面是一个由八根短而粗的白圆柱顶着一个八角形的铁皮屋顶组成的城堡式八角形塔楼。后附属建筑为员工宿舍,砖石木结构, 砖石墙大瓦顶,东西深6.67米,南北阔15.7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两层有廊。该建筑在济南近代建筑中,尤其是在欧式建筑较集中的商埠区里,装饰手法最繁杂、丰富、华丽,是南部欧洲巴洛克建筑风格在济南的孤例。2005年纬六路拓宽改造工程中,将其整体向西平移约15米。

  同仁会济南医院旧址    位于济南市槐荫区经五路324号。始建于1917年,坐南面北,一至四层不等。平面基本为不封口的“山”字形, 占地面积2184平方米,建筑面积5684平方米。门开于建筑的东南、西南隅,局部设有石砌的地下室。建筑外观为平屋面,在中轴线的南北两端屋顶各高出一个八边形的厅堂,十分显眼。外墙为毛石墙基,砖墙体水泥拉毛抹面,矩形上下推拉木窗。墙体和门窗凹凸的饰线十分丰富,各转角处均有挑出的石质牛腿样装饰件。抗日战争初期,医院的主楼被烧毁。1938年日军占领济南后即开始修复,到1943年医院才得以全部修复,今存大楼是按原样修复的建筑(加高一层。该建筑所有房间均为南向,阳光充足, 通风良好,医疗条件十分优越。护士站与其他辅助用房均设在中央部位,服务方便,布局合理。整个建筑人流路线十分清晰,功能分区明确, 是济南府早期的教会医院之一,是济南除齐鲁医院以外的另一所科室齐全、设备先进、医疗技术高超的大型医疗建筑。今为山东省立医院办公楼。


  明星电影院旧址    位于纬十二路291号。前身系1920年建于经三路小纬二路的“小广寒”电影院,为济南市最早的电影院。1949年停业。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为济南电影院。1950年由魏天佑等经营,取名明星电影院。1953年公私合营。1955年迁现址重建。1967年改为红星电影院,1978年复称明星电影院。该影院坐西面东,砖混结构,青砖墙,正立面屋顶为传统大屋顶形式,平面呈“工”字形,东西深50米,南北阔32.3米,占地面积1261平方米,一至三层不等,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中间部分向内微凹,面阔三间,一层中间为前厅入口,建有一前伸的平顶遮雨平台,平台口处饰有木制挂落,装饰华丽、大方。前厅三层顶部为单檐歇山绿琉璃瓦,矩形门窗, 高大宽敞。观众座位1031楼下684个,楼347,设有宽敞的休息厅,两侧为走廊,走廊尽头有4架楼梯相通。前面3个双扇大门系观众入场处,两廊设有4个太平门为观众出口。1999年,固定资产541万元,有放映机2台,柴油发电机1台,12米×5米金属银幕1个。2000年后,电影院经营逐步陷入困境,后停止营业。


  津浦铁路局济南机车厂旧址  位于济南市槐荫区槐村街31始建1910年,191341日建成并正式投入生产。现存的旧有建筑主要有1911年首任德籍厂长道格米里办公楼、道格米里寓所、高级职员公寓、日式厂房和水塔共5幢建筑,均为较典型的日耳曼风格建筑。道格米里办公楼是一幢两层楼房,坐北面南,石、砖混水墙,东西阔34.3米,南北深18.6米,占地面积638平方米。红瓦四坡顶屋面,南立面建有一带金属盔顶的门廊,门廊立有两根仿希腊陶立克柱式的石柱,楼内大门、木楼梯、木地板装饰考究。道格米里寓所为二层木结构楼房,四坡大瓦顶,坐北面南,有半地下室,窗台以上为砖混水墙,东西面阔23.4 米,南北深16.7米,占地面积390平方米。道格米里寓所东侧为高级职员公寓,砖木结构,两坡大瓦顶,屋顶有天窗,坐北面南,有半地下室,石、砖混水墙,底层南侧有敞开式通廊,二层廊封闭为阳台。该建筑东西阔23.8米,南北深14.2米,占地面积337平方米。道格米里寓所西北方向有日式厂房1座,砖石钢结构,有南北两排结构相连、内部相通的单体建筑组成,屋顶为锯齿形,直面为采光窗,建筑东西阔72米,南北深22米,建筑面积1584平方米。日式厂房东侧有一座50立方米的砖砌水塔,现已废弃。水塔内为木楼梯、木地板,内凹的曲线形坡屋顶,拉长的拱形墙龛等造型奇特,反映当时设计者独特的设计理念。津浦铁路局济南机车厂利用德国的贷款,由德国人设计、修建、监督管理,厂内的旧有建筑既带有典型的日耳曼风格,又具有早期德国工业建筑的特点,是济南20世纪工业遗产建筑的重要代表,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


  宏济堂西记  位于济南市槐荫区原经二路295号,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现存建筑由沿街南楼营业厅与北楼办公室围合成独立院落,坐北面南,东西阔14.5米,南北深24.9米,占地面积361平方米。南面临街的楼房为营业大厅,东西通面阔14.5米,南北通进深11.5米,占地面积167平方米,建筑面积334平方米,砖石木结构,庑殿大瓦顶,东西两山墙檐口为女儿墙,南立面墙上有六个对称布置的墙垛,主入口上方置刻有“宏济堂”三字的牌匾。营业厅内设有大柜台、中药斗橱架、木式方桌、屏风等木质家具。院北面楼房二层带有前廊,东西面阔14.5米,南北进深5.3 米,占地面积76.8米,建筑面积170平方米,砖石木结构,硬山灰瓦顶, 青砖墙,走廊底部靠近南墙的地方有雕龙木雕。宏济堂属中华老字号,历史上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并誉为中国“三大名店”。1907年起,乐镜宇在济南先后创建济南宏济堂乐家总店、西记、中记3家商号,总店和中记现已被拆除,仅剩宏济堂西记成为宏济堂留存至今唯一店铺,见证了济南商埠区的发展。2003年12月18日被槐荫区登记保护。 

  阜成信东记、西记   阜成信东记位于经二路363号,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建筑坐北面南,主体为传统中国古代建筑形式,部分采用西方近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现存建筑平面布局基本保持原貌,平面呈“日”字形。建筑均为二层, 围合形成东西封闭院落。东院较窄,建筑主要功能为居住、办公和储存贵重物品。西院较宽, 上层设有悬挑檐廊周圈相交。主要功能为商户储存货物和商业贸易等。南侧临街为店铺,东院设有大门可供马车通过,进院后西侧又设旁门可进入西院。阜成信西记位于经二路369号,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建筑坐北面南,主体为传统中国古代建筑形式,部分采用西方近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原始建筑平面布局由沿街店铺当中的一间设可供马车通过的大门,进门后为通道,通道两侧为东西两路建筑。东路主要功能为住宅、办公及贵重品仓库等,原始最少为南北三进院落,现仅保留了南院部分建筑。西路建筑为南北两进封闭院落,后院上层设有悬挑檐廊周圈相交,其东西厢房的部分和南房已被拆除。南院沿街和东西厢房为一层,其他建筑均为两层。建筑主要功能为商户临时居住、储存货物和商业贸易等。抗日战争期间,“阜成信”受日军掳掠元气大伤,抗日战争结束后关门歇业。新中国成立后,阜成信建筑群产权归槐荫区房管局,济南商业储运公司作为办公地点。20世纪90年代,济南广友物流配送集团有限公司出资收购阜成信东记产权,并负责日常管理、维护和安全防护等事宜。

  原日本宪兵机关   位于纬九路126号、134号,整体由蘑菇石砌筑而成,原为日本宪兵队机关大楼,现为省安装公司职工宿舍,产权归槐荫区房管局。地板皆为木质,榻榻米结构,典型日式风格,地下室很深。据居民讲,该楼前原为宽可以跑大卡车的万德街,曾有高1.7 1.8 米左右的“万德街碑记”,碑现存处不详。  


  德式碉堡     位于纬十路50号、52号,同德国人建。50号为一座红砖砌筑的四层碉堡,据说日本人接管后当作屠宰场。平面为矩形,东西长14.1米,南北宽8.4 米。一至三层窗户为矩形,四层窗户为拱券形。屋顶东西两端为平屋顶,中部硬山双坡顶。楼内为木地板、木楼梯。52号位于50号南侧,紧邻50号。此建筑建于1919年,为一座坐北面南的二层楼房,硬山式。一层有三个拱券式入口,二层开矩形窗户。两座楼房为同一时期所建。


  德鑫里传统民居  位于经六路259号~279号德鑫里传统民居,建于1934年。是由当时两户家境富裕的张家和闫家建成。起初为四个大院,后由于住家的不断更迭,现存建筑布局发生变化,为6个传统四合院另加几处传统民居建筑。其中265、271号院落为中西合璧,门楼为西式拱券、“山”字形女儿墙门楼,正方为四坡顶,带前廊,仿爱奥尼克的西式檐室内为木地板,271号的正房还带有地下其余院落布局均由大、南倒、东西厢房和正房组,建筑均为硬山,正房五开,木质檐,檐柱间有木挂、雀替等筑构件。


  纬八路54号~60号近现代建筑     1950年,为济南铁路局宿舍。该宿舍是一栋由若干个“凹”字形平面组成的二层楼房,东西长约42.2米,南北宽约14米,在临近纬八路的一面设有一拱券的过门。砖石结构,一层及二层下半部墙体为料石,二层上半部为红砖。双坡屋顶,所有山面均为悬山式。


  经七路72-2号近现代建筑   坐东朝西,砖石结构墙体下部为毛石砌筑上部为红砖砌筑,屋面覆机制红瓦。


  原英国烟草公司    位于纬七路9,前山东省国民党党部所在,亦有说法原为英国烟草公,实为情报。后来为济南烟酒公司使烟酒公司现已破产建筑产权为济南国资委。为一座德式二层楼,顶层带阁楼。建筑保存较好,艺术价值较高。


  原谭家大院   位于顺祥街22,坐南朝北四合院。正屋5间,3明2暗,红砖墙。门前出厦,四方柱,几何纹镂空挂落,葫芦纹样雀替,墀头有“寿”字、蝙蝠、牡丹、荷花纹饰。室内木地板。东西厢房已改造,北屋加上门楼三间,门楼两侧各一间。现为私房,其南屋原有通道通向南院。顺祥街18号,20世纪30年代建造,原为大资本家谭某某经营南方丝绸等所有,后公私合营后为纺织品公司宿舍。


  经二路340号~346号近现代建筑     经二路340号,济南市工商银行院内在最南面有一处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建筑艺术价值较高。经二路344号,民国时期的二进院。一进院主屋为两层楼房,一楼5间,3明2暗,前面有影壁。现占压规划红线,据说冯玉祥曾在此居住。经二路346号,20世纪20至30年代房子,原为东莱银行私人资本家所有,后为市商业局办公楼。为二层楼房,坐北面南。建筑东南角为入口,二层有阳台,西式风格。


  经四路394号近现代建筑    为省建设厅旧楼。此楼为三层西式洋楼。坐南面北,平面为矩形,共3层。东西长17.5米,南北宽14.9米。砖石结构,石砌墙基。入口位于建筑南北立面中部,北主入口外有四根西洋柱支撑的门厅。建筑南面有阳台,券柱式,下面有砖砌横杆, 另有“凸”字形的窗户。建筑东西立面在靠近南侧的竖向方向也有“凸”字形窗户,其他则为矩形窗户。建筑内部每层沿入口方向为过廊, 两侧各有两个房间,全为木地板,木楼梯。楼梯间位于过廊南头,为双跑楼梯。整个建筑外立面抹砂浆装饰。









信息来源:中共槐荫区委党史研究中心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 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