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上午,济南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槐荫专场)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槐荫区按照市委建设“强新优富美高”现代化强省会要求和全市“项目突破年”部署,优化“125510”发展思路,把今年确定为全区“抓项目强产业攻坚提升年”,开展产业升级、项目建设、创新驱动、工业增长等“十大提升行动”,强力推进总投资3182亿元的230个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总投资30亿元以上的广安门济南医院、保利中科创新广场等25个大项目加快建设,以项目大突破推动产业大提升,以产业大提升推动经济大发展。
做“强”综合实力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以来,槐荫区全面构建以医养健康、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三大产业为主导,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商务会展、汽车消费四大产业为特色,以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两大产业为支撑的“342”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做强综合实力,继续保持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1-5月份,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4%,列全市第二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列全市第五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1.2%,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量质齐升、向上向好”的态势。
槐荫区将打破国际垄断、占领国际制高点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行业领军企业天岳先进,作为先进材料产业的“链主企业”,已吸附23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槐荫,黄河流域首屈一指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高地和千亿级产业集群雏形初现。作为槐荫智能制造产业的“链主企业”和全球三大数控冲压装备制造商之一的济南机床二厂,2022年签约合同额突破百亿大关,今年1-5月份累计完成产值35.1亿元,同比增长50.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2.1%。
槐荫区着力扩大消费和投资,向枢纽型消费转型,倾力打造以远大购物广场、宜家、迪卡侬、弘阳广场、山东大厦颐览酒店为主体的“高端消费公园”,引领消费“向西”、生活“向好”。同时,“要买车,到槐荫”成为了新风尚,槐荫作为全市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2022年汽车销售额达268.6亿元,占全市汽车消费的46.6%,新能源汽车更是“一枝独秀”,占全市新能源汽车消费的62.92%。槐荫区强力打造“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端午节即将举办“约惠槐荫·首届汽车消费节”,6月22日起将面向广大市民朋友发放200万元消费券。
向“新”要动力 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党中央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济南国际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医学中心)作为省市共建的重大健康产业项目备受各界关注。目前,济南国际医学中心累计开工建设重点项目54个,开工面积约836万平方米,实现总投资约741亿元,片区高质量发展正阔步迈入加速突破、加速跃升、加速蜕变的新阶段,以医为核心、医教研产养融合发展的医疗健康创新高地正在槐荫加速崛起。
眼下,医学中心正大步迈向“国际化”,国际眼科与视光医学院、“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临床手术机器人培训中心、艾盟国际模式动物克隆中心等11个国际合作项目落户;树兰(济南)国际医院已全面收尾,“1+X”〔一个共享医院 (平台)+若干临床专科医学中心〕综合性医疗服务集群初具雏形。全面迈向“高端化”,医学中心“一号工程”山东质子中心,已完成临床试验,二期工程重离子和中子治疗项目快速推进,将率先打造国际顶级全链条肿瘤放疗技术体系。阔步迈向“特色化”,通用技术环球医疗与施尔明视光眼科医院合作项目正式签约落地,将打造国内领先的视光与眼科医疗集团;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2月28日开工建设,广大市民将在“家门口”享受独具特色的中医诊疗服务;省口腔医院、山大妇产生殖国际医院等特色专科医院,也在全面加快建设。
医学中心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槐荫区对人才的重视。槐荫区委、区政府把人才项目作为区委书记“一把手”工程,把握“智汇槐荫”工作主线,坚持政策吸引、平台建设、环境优化,突出“政策引领”提升“引人”精度,突出“搭台赋能”提升“育人”力度,突出“贴心服务”提升“留人”温度,打造高质量人才集聚发展的“槐荫样板”。目前,全区人才总量达到18.8万人,引育市级以上领军人才500余人,实现企业自主培养国家级人才新突破,青年人才流入率逐年递增,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强人才支撑。
聚焦“优富美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槐荫区聚焦“优”字,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全区实施9个城市更新项目,市立五院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征收工作圆满完成,总投资20亿元的轨道交通与公交枢纽综合体项目落地建设。投资3.03亿元对5个街道8个片区、121栋住宅楼进行改造提升。全力推动老旧小区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目前已惠及55个社区、共计 6.1万余户群众。打造“数字槐荫”,实施“数据惠民”工程,开展民意“上传、派遣、处置、反馈”全流程数控闭环治理试点,绿地新城社区作为2022年度全市唯一代表争创省级“标杆型智慧社区”,槐荫正全力打造善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新型智慧城区。
聚焦“富”字,扎实做好“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两篇文章,不断增进群众幸福感。槐荫区坚持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今年20件民生实事全面推进,1-5月份全区重点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占比77.8%。年内将建成3处、开工建设8处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完成2处教学楼加建和3所学校活动场地改造工程。坚持“兴文化促文明”,倾力打造“泉城文化艺术会客厅”,全面提升“一院四馆”、印象济南、方特东方神画、时光艺术之城等文旅品牌全国影响力,深度挖掘沿黄文化资源及时代价值。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首批推进的16家农贸市场、周边100余个小区小巷焕然一新,覆盖全区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获得群众点赞,打造“志行槐荫”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擦亮“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繁荣,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聚焦“美”字,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不断推进美丽槐荫建设。槐荫区实施黄河防洪工程绿化提升和重点区域亮化工程,开展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投资3.08亿元开展腊山河综合整治工程,小清河源头水质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在全省率先申请获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府专项债3.16亿元,有力促进了槐荫农业设施全面升级、弱电线路全面入地、村容村貌全面提升,推动沿黄“七星九美十三香”29个村连片打造,实现串珠成链。
聚焦“高”字,深化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槐荫区把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各级书记突破项目深入推进,裕园社区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优化调整城市基础网格627个,农村基础网格112个,高标准选聘专职网格员458名,实现了民生服务保障“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片”。积极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打造“温暖法援”品牌,今年以来共调解各类纠纷861起,调解成功率99.65%;槐荫区法院构建自动履行机制,将一大批矛盾纠纷止于未发,信用机制工作做法在全省、全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