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荫:博观而约取 厚积待薄发

发布日期:2012-05-02 00:00 浏览次数:
 

如果说百年前胶济铁路的开通,造就了济南这座封闭内陆城市自开商埠的经济繁荣,那么如今京沪高铁的贯通,又让济南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年处在胶济铁路沿线末梢、如今紧紧依靠京沪高铁的槐荫区,又注定迎来“二次开埠”的绝好机遇。

如果说铁路为槐荫的前世今生带来了机遇,那么济南的城市建设谋划新篇又为她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的城市建设思路,让处于西部新城核心区腹地的槐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2月,市第十次党代会把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列为今后五年十大任务之首。这对槐荫来说,既是促其在城市建设之外谋求深层次发展的动力,更是让其借助城市建设之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真正成为“齐鲁新门户、泉城新商埠、城市新中心、文化新高地”。

面对拉动经济发展的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如何利用城市建设契机,坚持老城、新区“两轮驱动”,如何规划产业布局,如何谋划产业持续发展,如何树立城市新形象,对于新一届的槐荫区委、区政府来说,发展实体经济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载体。

历史上,她曾如此特殊。她的区属工业并不发达,但中央、省属和市属企业却有127个。

 随着城市规划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上世纪90年代左右,一部分企业在腾笼换业大潮中逐步搬迁出主城区,还有的企业在时代大潮中慢慢萎缩甚至消亡。

结局,无论好坏,都与城市发展的重新定位、时代发展的需求密不可分。过去,或许是一笔存留在记忆中的宝贵财富。如今,才是新一代槐荫人奋斗的主战场。拥有优势不利用,等于没有优势。在槐荫,我们听到最多的话语就是——“目前西部新城犹如一张白纸,如何在这张白纸不留遗憾地画好这幅画卷,是我们的立命之本。”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槐荫区的产业布局正在积极规划之中。

毋庸讳言,因为城市建设,给槐荫带来了最大的发展机遇,让她有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空间。在主城区内,仅西站片区拆迁出来可供建设的土地就有1.6万亩,这也是槐荫与其他主城区相比最大的发展优势。

交通、资源和规划的优势,也是槐荫的独到之处。讲交通,京沪高铁、京福高速、济菏高速、104国道、202国道、二环西路等创造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讲资源,除了土地资源,槐荫水资源十分丰富,黄河、小清河、玉符河是这片土地的血脉;讲规划,京沪高铁将济南拉入了北京和上海两个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两大经济圈内,使西部新城高起点建设成为可能,市委、市政府“西进”战略明确,以文化、会展和商务三大中心为支柱的西部新城,定位于“齐鲁新门户、泉城新商埠、城市新中心、文化新高地”,未来最能代表省会现代化水平的标志性区域就在西部新城。

具备了优势,槐荫谋划的也是如何利用好这些优势。4月16日,在槐荫区“加快科学发展、建设靓丽槐荫”推进大会上,明确提出了“产业发展规划先行”。据悉,槐荫区要求各相关部门和办镇摸清产业现状,明确产业定位,科学调整产业布局,瞄准新兴产业发展趋势,高起点定位发展方向,编制出一份符合槐荫实际,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强的产业规划,引导全区经济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一提槐荫,人们难忘那些老工厂,也会记住一些新企业。昔日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十八罗汉”之一,如今拿到美国知名企业的通行证;济南唯一的百年老厂不但存活下来,而且成功转型;一个小小的豆浆机,促成了槐荫第一家企业的上市。这正说明,创新是生存之本,核心技术是存活的基本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企业“转方式、调结构”才是生存之道。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霍桑效应”。参加试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工人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使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

在75岁的济南第二机床厂,我们时刻感受到这个企业的“心理刺激”。走进二机床的生产车间,中国第一台龙门刨床仍屹立在车间内。虽然实用价值已经很小,但她的存在时时刻刻都在提醒和激励这个企业的所有人。走进二机床,他们可以自豪地告诉你:“毫不客气地说,现在在济南的马路上,你看到的合资品牌汽车,除了北京现代,百分之六七十轿车的车身外覆盖件基本都是二机床的设备生产出来的。国产自主品牌的汽车中,像奇瑞、江淮、长城、比亚迪等的主导生产设备基本都采用二机床的产品。”

如果说中国不能制造全自动汽车冲压线的历史早就在这里改写,那么一举囊括福特汽车美国两个工厂全部5条大型快速智能冲压生产线的订货合同,首次让福特汽车近20年来在北美地区之外采购非德国生产的成套冲压设备,这标志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冲压设备在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方面均实现重大突破。

还有一家企业,她是槐荫地盘上唯一的央企。人们习惯称之为“铁路大厂”,如今已有一个新名字———“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百年前,津浦铁路和胶济铁路“抵达”济南后,这个专为修理铁路线上的蒸汽机车而生,曾一度被誉为“万国机车都能修的工厂”,就以拥有400名工人而成为真正的大厂。当蒸汽机车退出铁路发展史之后,仅仅依靠修理机车存活显然已不现实。

只有在两条铁轨之外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才能找到出路。如今的铁路大厂,已由一元经营向多元经营转化,成为铁路货车、风电装备、智能机械、环保产品和大型钢构五业并举的大型企业。这个今年产值有望达到50亿元,计划2013年达到100亿元的大企业,步子敢迈这么大,最大的原因或许不是瞅准了风电这个新能源项目,而是在需要“转方式、调结构”的时候他们转了、调了。

在国外,有很多百年老店老厂至今仍在正常经营。反观我们身边很多消失的百年企业、百年老店,从机车大厂身上,他们是否应该反思和借鉴,自己为何消失?

创新是生命力。一杯豆浆,让一个企业上市。已经创新11代的九阳豆浆机,让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健康饮食小家电行业的领先企业,其中九阳豆浆机、料理机、榨汁机市场占有率均为行业第一。

九阳公司目前拥有专利技术702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407项,外观专利263项。九阳还被国家标准委员会授权为豆浆机国家标准制订小组组长,牵头制订的《豆浆机国家标准》审定通过,成为由中国人发明的、拥有完全知识产权、并由国人制订国家标准的一次里程碑事件。2008年5月,九阳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上市后,经营业绩一直呈稳健增长的态势。

核心技术拥有后,打造产业链条会让企业发展壮大更有基础。九阳在东北三江平原打造了九阳“阳光豆坊”,2010年,九阳全资收购韩国第一品牌海狼星企业,使用其核心技术,推出九阳“冰蓝”系列净水机产品,全力打造“好机+好豆+好水=好豆浆”的健康产业链条。

借助十艺节和西区开发建设,槐荫区的文化会展业迎来发展的春天,文化积淀不深的印象难免会随着时间悄悄改变这块土地。

全国大约有3亿名学生,但去年仅一家公司就销售了1亿本教辅书。1999年,十几个老师走出校园,从山东各地来到了槐荫区,一扎头就是十几年。如今,这个企业即将准备上市,旗下已有5家分公司。这家企业叫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去年,公司年产值已经达到17.2亿元,民营书业在全国占据半壁江山的山东,世纪金榜无疑又是一个行业龙头。与这样一个企业相衬的是,文化会展业正在槐荫孕育发展。2013年十艺节前,省会 文化艺术中心“岱青海蓝”将拔地而起。省文化厅、省文联、省柳子剧团、省歌舞剧院、省话剧院、省杂技团、省艺术服务中心等单位有望陆续西迁;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投资新建的传媒大厦将于十艺节前实现主体完工,建成后该集团将携旗下六报一网集体进驻;艺术家之家、荣宝斋大厦、济南影城设施将陆续开工建设……

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面积约200多万平方米、国内一流的文化艺术会展中心综合体。以此为依托和载体,一个集演艺、创意、动漫、旅游、展览、工艺美术等文化支柱产业为一体的文化创意和会展产业基地将初露端倪。

槐荫有两个园区,一个是济南槐荫工业园区,另一个是槐荫工业科技园。

前者只有2平方公里,谁都可以说她小,但是她却能对占地面积大的企业说“不”,对有经济实力但污染大的企业也说“不”……去年短短半年时间,槐荫区婉拒了40余家企业。

面积小但不代表她的综合实力弱。在全省140个省级开发区中,包括工业收入、财政收入、利税、外经外贸等综合指标排名中,前年,济南槐荫工业园区位列88位。

目前,两个园区分别确定了今后的重点项目,其中工业园区共确定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2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10个,过10亿元项目5个,总投资约70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200亿元,利税30亿元,新增出口创汇2亿美元。工业科技园确定重点项目5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4个,过10亿元项目1个,总投资约60亿元,达产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70亿元,利税2亿元。

一个个项目犹如一股股活水,为这里注入了生机:

——— 蓝宝石晶体衬底生产项目,已被列为全市2012年首批重点项目,力争9月份完成手续办理并开工;

——— 华润山东医药包装生产及现代物流中心项目,除建设药品包装生产基地外,还将开展现代物流业务,成为我省医药行业最主要的生产物流综合基地之一,预计年营业额100亿元到120亿元;

——— 山东电力集团生产检修建设基地项目,年经营收入达25亿元,利税1亿元左右,预计年内开工;

——— 天宝翔基机械有限公司智能机械项目,预计销售收入达10亿元,利税1亿元;

——— 重联金融科技创新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设6栋百米建筑和3栋高层配套住宅,三年内全部完成;

——— 济西热电联产项目,是济南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全部达产后供热能力将达到3000万平方米,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税收1500万元,将大大提高西部的供热能力;

——— 新峨嵋炼钢用新材料生产项目,位于工业科技园,全部达产后将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税收1.5亿元。

……

小,注定了她要横向拓展发展空间,纵向向高空要效益。

横向上,槐荫区考虑将槐荫工业科技园纳入整个槐荫工业园区的一部分,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将总部经济设在工业园,生产类企业则主要落户到科技园,以此解决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

纵向上,园区规划在美里路和二环西路两侧建设大型商业商务写字楼和城市综合体,着力引进总部型的经济实体,发展高科技、环保型、低能耗、高附加值、高效益的项目。

假如说工业经济是济南的骨架,服务业则是济南的经脉。新商圈逐步形成,零售业和汽车销售的繁华,各类专业市场的生意兴旺,都让我们应该记住槐荫特色的传统服务业和正在紧锣密鼓打造的现代服务业。

落户的是山东电力集团生产检修建设基地项目,是实现外电入鲁的基础性配套项目。去年在一期解决土地90亩的基础上,今年槐荫又批出158亩土地。

项目前期负责人王均表示,落户槐荫,是因为槐荫提供的条件最好,服务到位。“区长国承彦上任第一天就来看我们项目,亲自召开区相关部门会议,并及时与市国土局沟通,在土地指标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决定一次性全部解决。”

今后,山东电力集团的送变电公司和超高压公司都将迁入槐荫工业园区,2000多名职工入驻园区后,势必还能带动槐荫的房地产、餐饮、商贸和物流业的发展。

山东天岳先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同样是服务的受益者。先说市场,晶体材料项目在美国已全面启动,未来5年内,全球市场将达到上万亿元,在中国至少也要3000亿元。如此美好的市场前景,估计任谁都要珍惜这样的企业。这家从事晶体材料生产和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济南槐荫工业园区后,“有求必应,我们每个问题区委、区政府和园区都一路开绿灯,甚至我们想不到的问题,区里和园区都给我们想到了”,公司总裁张志海如是说。    张志海没想到的问题之一就是电的问题。因为设备在超高温环境下运行,一旦遇上停电后果不堪设想。槐荫区和济南槐荫工业园区提前想到了这个问题,主动协调电力公司为他们建设双回路电线;园区的工作人员总是主动打电话找企业,告知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美里湖派出所也提出要在这里设警务室,保护重点企业……

为了这个项目,区里准备为该企业成立一个项目协调推进小组,并专门拿出223亩土地,区财政又准备拿出1000万科技经费,支持企业发展,而园区则拿出3000万元为其修建道路等配套设施。“不但我们区和园区是这样服务的,现在,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市直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下基层下企业,为企业为我们想办法解难题。”济南槐荫工业园区管委会一班人也发出这样的感慨。“槐荫区百名机关干部将在8月份之前通过短期挂职、长期包挂的形式到企业进行换位体验;为方便企业之间交流,企业各类网络平台功能将得到统一整合,槐荫区还将开发建设企业家交流OA办公系统;建立西部新城项目库、闲置资源库、百家企业人脉库,以拓展招商平台;另外,还将每年组织不少于2次经济推广推介活动,助力企业发展。”今年3月16日,槐荫区召开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暨百名企业家联谊促进会成立大会,并推出了为企业家服务的“十件实事”,这在山东省尚属首次。

假如说工业经济是济南的骨架,服务业则是济南的经脉。新商圈逐步形成,零售业和汽车销售的繁华,各类专业市场的生意兴旺,都让我们应该记住槐荫特色的传统服务业和正在紧锣密鼓打造的现代服务业。

过去,槐荫没有一家四星级以上酒店,仅2011年,就开了法国雅高五星级酒店、银座佳悦、舜和国际酒店三家。银座佳悦酒店由烂尾楼改造而来,仅头月试营业,营业额就挤进银座旗下8家星级酒店的前三甲;当舜和国际酒店客房没有完全开放时,月营业额已超过1000万。

济南商圈有个特色,就是“东重西轻”。去年9月底,鲁商和谐广场开业,彻底改变了这个“特色”。鲁商和谐广场去年9月30日开放,仅当年10月份,客流接近 200万,销售额超过7000万元。新商圈兴起老商圈仍然蓬勃,20多年来,济南华联以其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头顶“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国商业服务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卓越企业”、“金鼎百货店”、“全国重点商业企业集团”等诸多光环。

跨入新的历史时期,传统的商贸服务业仍然在槐荫占据着重要地位:西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茶叶市场、酒水市场、汽配市场、蔬菜批发市场依次出现,吸引省内外客商云集至此。

在主城区内,槐荫的都市农业是仅存的世外桃源,吴家堡的大米、西郊盖韭、黄河莲藕已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稀罕物。近几年,槐荫突出“优质品牌、休闲观光、生态循环”三大特色,围绕吴家堡大米、西郊盖韭、黄河莲藕等特色农产品,不断提升品质、形成规模,不断扩大“槐荫三宝”的品牌效应。他们正积极整合农业观光休闲资源,推进黄河湾生态园、润晟现代农业生态园等8个生态园区的策划开发,努力打造西郊旅游的新亮点。

要说槐荫,6平方公里的西部新城核心区是绕不过去的,她是2013年十艺节前建设的重点,将依托交通枢纽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和会展商务中心自西向东形成三大功能区,总建设规模约2000万平方米,重点发展文化、会展、商业、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

3月28日上午,新上任第一天的槐荫区委书记李继民,就来到济南西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调研西部新城建设情况。双方敲定,以现有的区西站片区建设指挥部和西站建设管理办公室为基本骨架,区委、区政府和市西城集团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组建槐荫区、市西城集团两家协调推进工作的综合协调机构,紧紧围绕拆迁、建设、招商、管理四大工作重点,全力以赴推进西部新城建设。

西部新城已经成为全市建设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投资力度最大的发展高地。在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建成后,可容纳3000家企业入驻,拉动约1000亿元的投资,一个集文化艺术交流、会展会议、金融服务、总部经济、IT产业、服务外包、商业休闲、生态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西部新城核心区将基本形成。

产业培育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命脉,现代服务业是主攻方向。我们也了解到,未来5年,槐荫将借势西部新城建设,突出以构建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为方向,争做“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排头兵,重点培育打造以西部新城中央商务区、阳光新路商务区、西市场商贸区为主体的商业服务产业基地,以中国软件名城泉城软件园为主体的信息服务产业基地,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济西湿地公园为主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基地,以省会文化艺术中心、会议会展中心为主体的文化创意和会展产业基地,以九阳小家电为主体的小家电生产物流产业基地,以西部新城金融后台服务中心为主体的金融服务产业基地,以济南西站旅游集散中心为主体的旅游服务产业基地,以现代物流园区、工业园区物流企业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以张庄路大型茶叶市场和百年商埠风情区为主体的文化休闲产业基地,以二机床、轨道交通、沃尔沃装载机、重汽特种车等为主体的大型设备制造产业基地等十大产业基地。

……

承载希望,展望未来。槐荫人,正在踏实走好每一步。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 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