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荫人口计生服务扩面提质

发布日期:2012-02-29 00:00 浏览次数:
 

槐荫区作为国家级计生优质服务区,一直以来以民生为和谐之本、以服务为管理之基,通过特色计生服务措施,为人口计生服务扩面提质。各项人口指标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011年考核统计年度,共出生3469人,合法生育率98.3%;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3.82(一孩103.8、二孩104.9);晚婚率84.5%,晚育率82.3%;人口出生率为9.1‰;自然增长率为3.4‰。

一、抓队伍建设,增强工作积极性

    2011年区政府出台了《在全区落实村计生干部工资待遇的实施意见》,农村专职计生主任工资报酬由办镇、村统筹600元,区财政发放440元,全区93名农村计生主任最低工资1040元,达到了村支部书记工资报酬的80%。这一举措,调动了基层计生干部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工作责任心,有利于今后村(居)计生干部的管理。今年,村(居)换届期间,出现了村民踊跃报名竞争村计生主任的情况,并且计生主任进“两委”的比率达80.9%。

    在提高计生人员工资待遇的同时,他们还探索建立了计生“三员”队伍网络。一是在农村建立“助理员”队伍。在农村1000人以上的村,选配一名助理员,在2000人以上的村选配2名助理员,区财政每月给300元补助,协助村计生主任工作。目前,在31个村共选配助理员54名。二是在城区探索建立“协管员”。在群众居住地,每300至500户聘用了1名协管员。三是在协会会员队伍中,建立“志愿者联络员”。目前,全区共有2043名志愿者注册登记、建档。

二、抓章程落实,优化村居工作水平

    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基层,区人口计生委努力将村(居)民自治工作做实。特别在换届后,把握“两个必须”,即村(居)换届后,新班子对过去《章程》不认可的,必须重新修订;过去《章程》不完善的或落实不了的,必须重新修订。2011年8月,槐荫区组织对54个重点村(居)的村(居)民自治工作进行了抽查,全部合格。

    加大薄弱村帮促转化工作力度。一是确定了升级和转化标准。对村(居)换届前已出现违法生育,但换届后再没出现的,视为升级;换届前和换届后均没出现违法生育的视为转化。二是落实包挂制度。对连续3年出现违法生育的村(居)定为区级薄弱村(居),由区人口计生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包挂;对去年出现违法生育的村(居)定为办镇级薄弱村(居),由办镇分管领导和计生办主任包挂。三是经常性的检查督导。四是在财力上扶持。支持薄弱村(居)全部完成了规范化硬件建设任务。通过这些措施,薄弱村呈现出明显好转的局面。

三、抓宣传发动,转变群众生育观念

    槐荫区组织开展了送一次宣传品和药具、举办一次生育知识讲座、组织一次广场宣传活动、走访一次计生贫困老党员家庭“四个一”宣传教育活动,以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春节期间,制作发放宣传台历、宣传年画10000余份,定做计生工作手册笔记本2000本。“七一”前期,在槐苑广场组织了计生系统“党旗颂、国策情”摄影巡回展;组织机关干部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参加全市“国策情,阳光路,廉政文化在计生诗歌朗诵会”,并在省市70亿人口日联合宣传活动上进行了展示;走访了100户计生贫困老党员家庭,每个家庭发放了300元慰问金和一封慰问信。

四、抓困难帮扶,提高群众满意度

    为了减轻村(居)和群众的负担,槐荫区将退二胎奖励、病残儿医学鉴定费改由区财政全部承担。在“人口关爱一日捐”活动中,共募集11.3万元。春节期间,走访慰问了137个计生特困家庭;大、中专院校开学前,救助特困计生家庭大、中专院校学生43名。同时将低保计生家庭和育龄妇女健康查体列入全区为民“十大行动”之一,突出做好技术服务和宣传、组织工作,查体率达到了92.2%,共查出各类疾病、项目异常的300余例。

五、抓制度建设,促进管理长效化

    槐荫区以“经常性管理、经常性服务”为抓手,新修订了《基层工作人员手册》,对办镇和村(居)基础业务工作,重新进行了制度性规范。

    2011年,槐荫区加大了返乡流动人口育龄妇女、27-40岁育龄群众的查体力度,坚持孕查访制度,组织了三次查环查孕。据统计,两级服务站共查体78070人次,查环查孕率达到了98%;27-40岁育龄群众的查体率达到了98.5%。同时,坚持推行长效节育措施,对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的群众,给予100-1000元的现金奖励和发放50元的生活日用品。目前,全区长效节育措施率达到了61.5%。

    年初,槐荫区还就社会抚养费征收有关问题专门组织了培训,对违法生育情况逐个梳理,加强了工作的针对性。目前,2008年以前的违法生育已经没有遗漏,全部征收完毕。2009年以来,社会抚养费征收人数到位率达到85.59%。对一般的违法生育举报,先由办镇查处、限时上报情况,不予个案扣分;对于省市转办的或区直接查实的,一律个案扣分。2011年共受理群众举报17件,查实4例。

    六、抓村居建设,提升规范化水平

    2011年,槐荫区积极开展了规范化建设,继续对完成建设任务的村(居),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每个村(居)3000元的奖励。目前,除条件不具备、涉及拆迁重建的村(居)外,共有122个村(居)验收达标,基本完成了全区规范化建设目标任务。

    为尽快实现“六级联网”,两年共为各办镇、村(居),配备了189台微机,每个村(居)都培训了一名微机操作员。2011年,又投入65万元,建立了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区人口计生、民政、公安、卫生等部门达成共识,初步实现了人口信息资源共享。针对人户分离比较严重的实际,为14个办镇统一配备了车辆,为联得上、找到人、服好务创造了条件。为两镇服务站购买了血液分析仪,区服务站购买了2部彩超,提高了服务水平。

    2011年,投资10余万元,在各办镇驻地、村(居)的主要道路、活动场所喷绘醒目的宣传标语、宣传牌、计划生育宣传文化墙。今年,在全区具备条件的45个村(居)建成了宣传文化墙。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 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