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荫:西部新城正加速崛起

发布日期:2012-11-02 00:00 浏览次数:

5年前,这里还是静静的城郊村;现在,这里已是热火朝天的开发建设场——从济南西站东落客平台向东望去,东广场上3座高楼安上了深色的玻璃幕墙,浓郁的现代气息扑面而来;再向东,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的金属“外衣”,在阳光下分外夺目……

这里,就是每天都在成长的西部新城。

依托京沪高铁济南西站的槐荫区,正以西部新城建设为契机,借势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以“3355”发展思路为引领,加紧建设一座宜居宜业、国内领先、现代化、高品质的省会新城区,打造北融京津、南接沪宁的省会桥头堡,构筑产业繁荣、优势突出的经济增长极。按照“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建新城”的建设目标,到2013年十艺节举办前,西部新城核心区将形成一定形象;2015年,核心区形成规模,并拉开55平方公里新城建设大框架;2020年,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现代时尚的西部新城将巍然崛起。

打造北融京津、南接沪宁的省会桥头堡

2008年3月,济南西部新城正式开工建设,先期规划范围东到二环西路,西到京福高速,北到小清河,南到腊山分洪河,规划面积约26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为55平方公里,随后这片土地上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的贯通,使长三角和京津冀连为一体,也一举将承载高铁济南西站的槐荫带入中国内地最具活力的两大经济圈。

京沪高铁开通,为西部新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坐上高铁,90分钟到北京,200分钟到上海;下了高铁,从济南西站乘车,5分钟可驶入京福高速、济青高速、济菏高速、220国道,30分钟可以到达济南遥墙国际机场。西部新城成为名符其实的交通畅达的动力之城。

依托高铁优势,西部新城汇集了来自北京和上海的信息、资金、人才和物流。济南位于京沪高铁的黄金分割点,是五大始发站之一,

高铁的开通大大拉近了它与京津冀、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最具活力经济区域的距离,信息共享,产业转移,人才流动变得轻松自如,从而使济南西部新城可在更大的空间格局内谋划未来发展。

面对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槐荫区准确把握区位优势,突出高铁带动,主动作为、率先跟进,提出了打造北融京津、南接沪宁的省会桥头堡的目标。高铁开通一年来,这一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在今年上半年的招商引资中,槐荫区有关负责人发现,不少高铁沿线城市的企业都表示愿意在槐荫投资,且很多都表达了要落户总部的意愿。目前,这里已聚集了省会文化艺术中心、荣宝斋大厦、恒大CBD等总投资近1000亿元的55个重点项目,投资建设热度空前。

突出规划引领,建设宜居宜业、国内领先的现代化新城区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本着对未来和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有关部门为西部新城描绘了一流的蓝图。

根据规划,西部新城是一座低碳之城、生态之城、产业之城、活力之城。西部新城的地下是一座完整的城市,地下通道可以通车,不仅给各种管线预留了足够空间,还给行人地下通行和地下商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空间;长途车、轻轨、公交、出租、地铁、高铁将实现零距离换乘;建筑大量使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国家级湿地公园、森林公园、腊山及腊山湖公园、小清河滨河公园已全面开工建设并部分投入使用。新城规划之初还定下了3个“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一用于道路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三分之一用于房地产开发及配套安置,三分之一用于产业打造,精心打造物流、会展、商业、文化、交易、总部六大中心。

在西部新城现有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槐荫区还与济南市发改委一起,聘请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专家,进一步研究编制覆盖全区、指导长远发展的总体发展规划,按照高起点、高标准、抢占济南发展制高点的要求,实现产业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三规合一”,切实优化顶层设计,明确功能定位,防止盲目开发。

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场站一体化、荣宝斋大厦、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传媒大厦、公租房、实验中学西校区等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今年年底,站前东广场可投入使用……走在西部新城,正在作业的塔吊随处可见。不久的将来,这里将迅速生长起一批彰显城市风格、体现地域特色的地标性建筑群,成为代表省会城市新形象的标志性区域。

日新月异的西部新城犹如一个大磁场吸引了上海绿地、广州恒大、中建集团等全国知名大企业前来投资兴业,人气也越来越旺。

以西部新城为核心,槐荫区还将加快“东接、西越、北跨”步伐。向东连接发展老城区,按时间节点完成在建项目的推进和策划项目的落地,全面推进老城改造提升步伐;向西越过京福高速,加快推进济西湿地公园建设,打造湿地纵横、碧水绕城的独特生态景观,并尽快展开高速以西8个村庄的整合;向北跨过小清河,积极推进非遗园项目落地开工,努力突破吴家堡片区,切实改善北部片区的功能形象。

借势十艺节,构筑省会文化新坐标新高地

2013年十艺节前,现代、时尚、大气的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岱青海蓝”将拔地而起;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投资新建的传媒大厦将于2013年十艺节前实现主体完工,建成后该集团将携旗下六报一网集体进驻;荣宝斋大厦、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西街工坊等重点文化项目和文化设施陆续开工建设……

明年10月,济南将迎来中国第十届艺术节。借势十艺节和西部新城开发建设,槐荫区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一批高端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省会文化的新坐标、新高地初现雏形。

目前,作为十艺节主场馆的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已经初具雄姿。省会文化艺术包括大剧院(歌剧厅1800座、音乐厅1500座、多功能厅500座)、三馆(图书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和3个配套高层,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其中大剧院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国家大剧院主创设计师保罗·安德鲁先生设计,总建设规模约50万平方米。

中国艺术的最高盛会将吸引来自世界的目光,届时西部新城将初具规模,“齐鲁新门户、泉城新商埠、城市新中心、文化新高地”将惊艳亮相。借助十艺节东风,槐荫区深入推进文化塑造工程,着力打造一个文化氛围浓郁、文化产业繁荣、文化魅力独特的文化强区。

以十艺节为契机,槐荫区将以空间广阔、载体丰富的文化设施为依托,大力发展演艺、动漫、展览、创作、出版、影视等文化产业,积极推动省、市文化院团及文化企业、文化项目的进驻,大力扶持世纪金榜树叶公司实现年内上市,发展壮大齐鲁动漫基地,形成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的规模和集聚效应;加快推进省会文化艺术中心等7个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步伐,推动百年商埠风情区古旧建筑的保护性开发利用;依托省会文化艺术中心,打造演艺文化品牌;依托荣宝斋文化广场,打造文化艺术品交易展示品牌;依托老商埠区建设,打造商埠文化品牌;依托西街工坊、羲古会馆等,打造创意文化品牌。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 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