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站片区建设项目正成长为槐荫区的新骨干税源,为确保重点项目税收征管到位,槐荫地税分局在注重为纳税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针对西站片区的税源特点,建立了综合治税、前置管理、环节监控、建岗立制、严格考核的征管新模式。2009年至今,西站片区已实现地税收入5.06亿元。其中,今年以来已贡献逾2亿元,与去年全年相当。西站片区地税收入的大幅增长对槐荫区财政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12个职能部门纳入综合治税平台
西站片区建设项目庞大、施工队伍多、承揽形式多样,税收征管极为复杂。槐荫地税分局向区主要领导汇报,争取领导支持,成立区长任组长的西站税收管理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为立体化管理提供组织基础。西站项目税收管理由原来地税局一家的事变成全区各部门的事。
为及时掌握工程作业动态和基本资料,槐荫地税分局积极利用西站工程指挥部这一政府服务平台。与发改委联系,获取西站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核准的具体情况,事前掌控税源;与建设部门配合,获取西站施工工程招投标和中标单位信息,实现源头控管。目前,分局已将12个职能部门纳入综合治税平台,定期向该局提供项目信息,并就西站项目制作信息传递表格16套,采集项目信息8大类260余项。
分局在西站工程建设指挥部建立每月一次的施工单位“税收业务例会”,每月25日由施工企业财务负责人参加。例会主要宣讲税收政策法规、征管业务流程、辅导填写各类报表、办理各类涉税业务、了解掌握施工进度,特别是对有地域差异性的政策,进行解释说明,打消外来企业的顾虑和疑惑,使其放心施工,依法纳税。目前,分局已举办例会9期,逾80个外来施工企业参加,有效解决了由于纳税人分散宣传、辅导不到位、涉税事宜不易告知、税企双方沟通不畅等问题。
西站项目分解为5个子项目
为深入把握重大建设项目管理内在规律,分局对西站项目以解剖麻雀的方式进行调研,尝试进行项目前期信息分类管理、税收预测分析、工作预案管理等。在对西站项目的前期分析预测中,分局将这个庞大的项目分解为安置房一区、安置房二区、场站一体化建设、腊山河改造、市政道路工程5个子项目。分局自行设计“项目税收分析测算表”,将五个子项目的投资额、收入额信息分别录入测算表,测算表自动按照相应税率进行计算,形成对整体项目的预测分析数据。针对5个子项目的投资信息和税款预测分析,分局制定总体税收管理工作预案和五个子项目的税收管理工作预案,明确项目环节,各环节的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通过评估预测和工作预案这两个前置性的管理,为税收管理的提前介入提供可能性。同时,分局对预测税收进行管辖权和年度分解,为税收管理提供指导,为税收计划提供依据。
变“以票控税”单向管理为双向管理
槐荫地税分局对新开工项目,提前介入掌握概况,通过多方比对,掌握完整施工链条,使项目变复杂为清晰,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明确总包、转包分包间纳税关系,合理界定纳税义务人和委托代征单位,事前就将项目研究透彻。同时,建立“一表两账”:建立《西站工程项目基本情况表》,要求纳税人自施工合同签订后30日内申报登记工程名称、施工地点、投资总额等项目信息;建立《建筑业施工方税款征收台账》,分队伍、分子项目建立征管资料,保证一户一档;建立《税源监控台帐》,纳入重点税源管理软件进行重点管理。另外,分局实行日常巡查制度。项目管理责任人负责日常实地巡查,获取项目施工动态信息,包括项目名称、地点、投资额、开竣工时间、价款结算方式等,及时发现新税源。做到静态掌握、动态跟踪、监控到位,确保工程进度与税收入库进度的同步。
为防止税源流失,分局实行“三比对”制度:比对建设方拨付工程款数据与施工单位入库税款数据,控制申报税款的完整性;根据总包分包单位之间的“施工进度结算单”,比对总包方和分包方的项目进度情况,控制总包分包单位申报税款的及时性;定期比对建设方取得发票、施工单位开具发票资料,控制发票使用的真实性、规范性,促进发票使用的规范性。同时,变“以票控税”单向管理为“工程进度”和“以票控税”双向管理。分局推行发票专项审核制度,定期对甲方收到建筑业发票进行认证,重点核实发票真伪、是否存在白条入账、是否取得异地发票等行为并向工程建设单位(甲方)建议,明确建设一律凭建筑安装发票入帐。从税务部门层面明确,所有建设单位的违规发票在企业所得税汇算、土地增值税清算时不予税前扣除,促使施工企业规范开据取建筑发票,防止“甲方供材”税款流失。
整合12项流程 纳税人不必多头跑
槐荫地税分局成立专业税源管理部门为项目管理中枢,委派2名业务骨干对“西站”项目实行专项管理,将原来由多个部门分别征管改为由税源科按项目分类统一征管,变分散为集中,缓解项目数量激增与征收人员偏少的矛盾。为形成横行联动、纵向互动的运行机制,分局对各科室的职责范围明确划分。税源科对信息初步采集、梳理、分配,定期将信息以“督办单”的形式分配到主管科所,同时进行日常巡查督导、统计分析和汇总上报;征收部门负责建设单位扣缴税款的票证领用、缴销、税款征收、代开发票等;税政部门对管理过程中的税收政策、难点疑点进行把关,对发现的管理漏洞及时制定措施;主管科所设立项目联系人,主要进行信息处理、登记、纳税人领票资格认定、发票查验、项目约谈、评估检查和结果反馈,实现了“管事与管户”的有机结合。
为方便纳税人,分局整合原来散落在各业务部门的政策告知、代扣代缴资格认定、票证管理资格认证、税票领取、税款扣缴、税款解缴入库、票证缴销、代开发票、分包业务开票、档案维护、资料传递、手续费提退等12项涉税流程,简化程序、缩短时限、降低征收成本,避免纳税人多头跑、多次找。
为三类企业提供个性服务
为纳税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是税务部门的目标,槐荫地税分局在办税服务厅融入个性化建设,从小处着眼,注重服务细节。分局设置“导税台”。告知纳税人办税流程,引导纳税人到相应窗口办理涉税事务,推广网上申报应用,辅导表单填写,解答政策咨询,征求意见建议,现场审核纳税人涉税事项等,让纳税人免除无从办理的顾虑。部分涉税事项,不再需要纳税人填写表格,直接由窗口人员根据纳税人提供的申请证明资料或其口述,采集纳税人相关涉税申请信息,打印出制式文书,再由纳税人核对、签章确认后,按规定程序办结,目前主要涉及“代开发票申请表”、“发票专用章刻制情况备案表”、“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申请审批表”和“契税申报表”四项。免填单服务能减轻纳税人领表排队的辛苦,节约办税时间,解决“填表难”现象。
为优化服务,提高效率,槐荫地税分局根据企业不同情况提供分类服务。为信誉等级A类企业和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企业提供“个性化”和“预约式”服务。建立联系点,定期上门服务;定期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定期举办研讨会和培训会,传达宣传税收政策。同时,制作预约服务卡,对税务登记、发票查验、发票购买、发票兑奖等业务实行预约服务。目前,该局已受理4大类100多项业务。为财务管理较健全、自主办税能力较的强中等规模企业提供“自助式”服务。在原有自助读卡ARM机的基础上,提供“自助办税终端”服务。纳税人只需凭有效证件办理电子身份标签,便可根据ARM机的界面提示,通过人机交互,简单易行地完成办税业务。目前ARM系统开发项目包括:营业税申报、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明细申报及U盘下载10项涉税业务。对自主办税能力不强的小企业和残疾人、下岗职工再就业、自谋职业军转干部等提供“贴近式”服务。通过“导税员”,提供“指引”;通过“免填单”,提供“方便”;开辟绿色通道,为弱势群体提供优先服务和上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