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槐荫区委书记 杨 峰
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90岁的生日。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衷心祝福我们的党生日快乐。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今,走过了90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从一个只有50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8000多万党员、执政60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民族解放道路和现代化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使中国真正走上了繁荣昌盛之路。90年来,千万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勇往直前,不懈求索,经历了无数挫折失败,付出了巨大牺牲,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最终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长期沉沦到迅速崛起的历史巨变。建党90年的历史证明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谐。我们庆祝建党90周年,就是要牢记历史昭示,进一步增强跟党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槐荫星火燎原齐鲁。槐荫大地在党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不曾忘记,铁路大厂(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因交通便利、人数众多,在五四运动后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秘密基地。1920年到1922年间,王尽美、王荷波、罗章龙等革命先辈先后来到这里办公所、夜校,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22年6月18日,山东省第一个产业工会—— 津浦铁路济南机厂工会成立。1925年3、4月间,经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共津浦铁路济南机厂支部,共有党员14名,刘子久任书记。在党的领导下,铁路大厂的工人们追求光明的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铁路大厂早期党组织的诞生,像黎明曙光,给阴云密布的泉城带来了光明与希望;又如燎原之火,引燃了齐鲁大地的革命原野。人民不曾忘记,1931年4月5日,党的一大代表邓恩铭、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刘谦初等22名中共党员在济南纬八路刑场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史称“四五惨案”。槐荫大地共产党员的革命精神成为哺育济南乃至山东党的干部和广大党员茁壮成长的养分。在其滋养下,许多共产党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在和平岁月,为社会主义建设、为改革开放献出自己毕生精力。
槐荫大地共产党员的革命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逐步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不畏艰险、敢打必胜,挑战极限、争创一流”的“新槐荫精神”。当前,槐荫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新槐荫精神”的鼓舞下,正用实际行动庆祝建党90周年。
庆祝建党90周年就要抢抓机遇。在建党90周年纪念日前夕,京沪高铁正式通车。高铁引领新区,速度改变生活。时速300公里的公交化高速铁路,将使西部新城在更大的空间格局内谋划未来发展。张庄军用机场已经搬迁,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确址槐荫,2013年10月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在槐荫举办。这对于只争朝夕、日月兼程,加紧建设高铁新城的济南人,尤其是对于立志抓住京沪高铁济南西站落户辖区难得机遇、加快现代化新城区建设的槐荫人而言,对高铁时代有着更多的憧憬和期待。机遇百年不遇、千载难逢,机遇来之不易、稍纵即逝。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最好的出路是把握机遇、抢抓机遇,最大的风险是丢掉机遇、丧失机遇。全区上下充分认识当前形势的变化趋势,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审时度势、积极应对,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庆祝建党90周年就要加强党的建设。今年是建党90周年,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具体到槐荫来讲,就是要提高领导和驾驭大规模新城开发建设和大规模老城改造提升的能力,特别是55平方公里的西部新城,是济南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新城建设。我们的干部在思想境界、知识储备、工作标准、实践经验等各方面确实感觉有时候力不从心。面对建设现代化新槐荫的艰巨任务,怎样在建设过程中多留财富、少留遗憾,多出精彩、少出败笔,我们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适应的地方。提高干部的能力水平、境界标准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今年,我们采取举办培训班、举办名家讲坛、选派干部到发达地区外派挂职等多种形式,开展大规模的干部培训,以提高干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组织建设方面,我们倾全区之力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结合起来,历时70天,全面完成了应换届的91个村、56个社区的“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选出新一届“两委”干部985人,一大批有知识、有特长的村居能人走上了“两委”领导岗位,为全区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深刻吸取血的教训,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坚决做到“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庆祝建党90周年就要跨越发展。今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我区“全面赶超、跨越发展,实现槐荫五年大变样”的开局之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这一宏伟目标,大力弘扬“新槐荫精神”,积极发扬“新槐荫作风”,决心利用五年的时间,使全区经济实力、区域功能、城市形象、群众生活水平等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巨大变化。具体讲,就是全面实施经济发展“352”计划,即到2015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0亿元、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现2000亿元;西部新城“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建新城”,成为名副其实的“齐鲁新门户、泉城新商埠、城市新中心”;老城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任务基本完成,阳光新路商务区、西市场商贸区、百年商埠风情区、张庄路茶文化商贸休闲区等四大特色街区打造全面完成并形成泉城西部新商圈,经十路、纬十二路、二环西路黄金“双十字”区域三条隆起带形成集聚效应和靓丽景观;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区域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全面提升,“活力、富裕、宜居、幸福、文化、平安”槐荫基本建成。使西部新城成为济南乃至山东的一张耀眼靓丽的名片,成为展示省会现代化新形象的重要窗口,成为国内外客商更加看好和向往的投资洼地。
伴随着高速列车风驰电掣的英姿,槐荫即将掀开新的一页、踏上新的征程。让我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共克时艰,励精图治、顽强拼搏,以崭新的姿态、崭新的形象,信心百倍、豪情满怀地跨入高铁时代,向党和全区人民交一份圆满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