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京沪高铁建设的加快,西部新城也逐渐揭开了神秘面纱。记者今天从市发改委采访了解到,在京沪高铁的驱动下,以西客站片区为核心的西部新城开发建设也延续了高端、低碳的原则。
京沪高铁济南段全长98.8公里,其中正线60.5公里、联络线38.3公里,途经我市4个区12个镇(办)66个村,境内先期单体控制工程10处,省内3处控制性关键工程(黄河特大桥、济南西客站、西渴马1号隧道)均在我市。在建设过程中,我市先后解决了西客站调增建设规模、军产补偿、少数民族墓地迁移,圆满完成了征地拆迁任务。
京沪高铁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也是我国迄今为止一次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对济南发展具有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从国际经验看,高速铁路在带动沿线区域发展的同时,在更大程度上加快了重要节点城市的发展,增强了这些城市的区域竞争优势。京沪高铁建成后,济南到北京1个半小时、到上海3个半小时,直接融入了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区的“半日生活圈”。我市作为京沪高铁5个到发站之一,是一个重要节点,对加快吸引各类要素集聚、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市依托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建设,规划了周边55平方公里的西客站片区,着力打造“山东新门户、泉城新商埠、城市新中心”。新城核心区以会展、文化、交易、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为主,
由以高铁站周边配套服务功能为主的交通枢纽核心和腊山河东侧以文化、会展、商务等功能为主的城市核心构成。除了高端高质高效的产业规划外,西部新城还将着力打造一座低碳城市。通过市场化手段吸引了英国阿特金斯、美国TVS、德国GMP、法国安德鲁等世界级团队及国内多家顶级团队参与城市功能设计,力求通过规划布局将片区休闲、居住、旅游、工作、学习、购物功能相对集中,把人的各种行为压缩到最短距离解决;长途车、轻轨、公交、出租、地铁、高铁将实现零距离换乘,民众40%的出行将由公共交通设施分担;所有建筑都崇尚低碳,外墙保温达标,内部能源可自动化控制,水、电、气、热可计量收费,供热实现“汽改水”,最大限度实现低碳化。西部新城的地下是一座完整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面积1000万平方米,地下通道可以通车,不仅给各种管线预留了足够空间,还给行人地下通行和地下商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空间,大量地下停车场让有车一族不必再为停车而烦恼。未来的西部新城将最大限度释放高铁站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扩散效应,使其立足济南城市圈,承接京津冀城市群,形成辐射山东半岛、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新经济总部、金融、会展、文化和商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