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时期,受全球影响,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情出现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进入秋季以来,聚集性疫情增加,我省青岛、泰安等多个地区发生聚集性病例。我区地处济南西大门,临近暴发地区。同时,园博会已经开幕,国庆节、中秋节即将来临,全运会即将在济南开幕,外来人员大量增加,给防控工作带来极大困难,防控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区卫生局紧紧依靠区委、区政府的领导,按照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坚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工作原则,全力以赴,多措并举,严防死守,为全区人民的健康安全构筑坚实屏障。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保证防控工作有序开展。成立防控工作指挥部和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措施,制定方案,部署任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业组和督导组。督导组又分为4个小组,分别由区卫生局领导班子成员牵头,按地域、系统分头实施拉网式、不间断督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流调、消杀、监测、采样、信息、宣教、指导等专业小组,并依据全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和《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制定和完善了防控工作规程和各类技术方案。
二、严格培训,强化演练,提高专业队伍工作水平。专业队伍是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技术支撑,其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防控工作的成败。为此,区卫生局把专业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实。一是狠抓专业技术培训。3类培训由区卫生局和疾控中心直接组织,即医疗卫生机构技术骨干的业务提高培训、重点单位卫生工作人员的专业强化培训和公共卫生监测点工作人员的专题技术培训。共举办13期,培训1328人。二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重新调整、充实了应急处置机动队,组建了疫情处置第二梯队,按实战要求组织演练,保证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实行主要领导带班制,严格24小时值班,设立公共卫生热线电话,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和灵敏反应。三是充实物资配备储备。为应急处置机动队和其他专业工作队伍配备了足量的检测、消杀、防护等药品器械,储备了较为充足的药械和设备,交通、通讯、网络等设施进一步完善。所配备的各类设施设备都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随时保持临战状态。
三、广泛宣传,深入发动,打造联防联控严密网络。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展特点,决定了防控工作的前沿在社区,关键在社区。因此,区卫生局在防控中坚持以社区为重点,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支撑,以现有工作网络为基础,全民发动,联防联控。一是落实前哨职责。启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严格做好发热病人的登记、监测和报告工作,落实发热病人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认真履行防控前哨的职责。二是开展社区宣传。发放宣传材料3万余份,制作宣传栏30个、黑板报54期,举办健康教育课78期;专门制作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光盘60盘,在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连续播放。三是充分发挥公共卫生监测点的作用。对分布于各社区的52个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全面加强管理,提高反应灵敏度,一旦出现相关预警信号,保证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四是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开展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专题爱国卫生活动,宣传相关知识,整治环境卫生,并对宾馆、饭店、商场、学校、车站、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实施药物消杀。深入的社区宣传和发动,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居民群众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参与社区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各办镇、系统及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站进一步加大了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协调作战,在全区形成了联防联控的严密网络和浓厚氛围。
四、想方设法,采购疫苗,实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季节性流感与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十分相似,存在着混合感染、病毒基因重配和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及时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是防控工作的关键一步。在疫苗供应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区卫生局多方奔走,百般协调,争取到足够数量的疫苗。接种工作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基层、后机关”的原则,首先对接诊人数最多的省立医院、儿童医院工作人员进行接种,然后是西客站、腊山、新城等6个重点工程指挥部的一线人员和14办镇的基层工作人员。目前,已接种4822人次,预计总计将接种5000余人次。疫苗预防接种为防控甲型H1N1流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卫生保障。